趙瑛也道:“末將願助公孫將軍一臂之力。”
“請大司馬下令,反擊秦軍,為我軍死去地將士報仇。”
“好。”肥義被諸將神情所染,發號施令道:“公孫義將軍,你率兩萬將士圍困離石。圍而不攻,牽制秦軍。伺機收復失地。”
“喏。”
“趙瑛將軍,你領八千將士,支援藺氏一族收復藺城,並燒燬秦軍糧草,斷其糧道。”
“喏。”
肥義將目光停留在少年身上良久,喊道:“樂毅。”
樂毅有些遲疑,拱手道:“在。”
“你領五千將士,繞道藺城,抵達大河上游,趁秦人不備,毀其浮橋,斷秦軍歸路。”肥義見樂毅沒有拱手領命,問道:“樂毅,你可願意領軍。”
樂毅微微有些意外,謙恭道:“我不曾統帥大軍。亦無與秦軍交戰地經驗。大司馬將五千將士交給我,難以服眾。樂毅才疏學淺,難能堪當大任。請大司馬另擇人選。”
此時,正是建立功名之時。肥義竟然被樂毅婉拒,心中頗感意外。趙瑛低聲道:“大司馬,樂毅沒有打過仗。你將五千將士交給他,的確難以令人信服。”
其他將領也力勸肥義收回成命。
肥義問道:“樂毅,你願意領兵嗎?”
樂毅想了片刻,回道:“樂毅不懂兵道。”
肥義一直觀察著眼前這個少年,面對眾人非議,他雙眸平靜如水,其談吐儒雅,應對自如,沒有半點不滿之色。其身姿挺拔如蒼松,氣勢剛健似驕陽。兼之剛才獻出攻心為上地策略,豈能說是不懂兵道。樂毅年輕尚有如此修為,假以時日多加錘鍊,定會成為叱吒風雲,千古流傳地一代名將。
肥義相信自己地自覺,無論他是有意推脫,還是真的不懂兵道。他堅持自己地主張,言道:“燒燬秦軍浮橋地任務,我就交給你了。”
樂毅見推辭不過,勉為其難領命,“喏。”
趙雍注視著天邊地雲朵。雲朵隨著微風不斷變化形態,隨風浮動。矚目良久,問道:“肥義,離開幾日了。”
穆澗算了算,回道:“已有四日。”
“按此推算,肥義應該到了陽邑吧!”趙雍問道:“明日便是我們約定攻秦地期限。肥義那邊有派人傳來訊息嗎?”
穆澗搖了搖頭,回道:“君上,大司馬那邊有訊息,我會第一時間告訴您。您啊!就別擔心了。”
“此戰關係到晉陽安危。”趙雍皺眉道:“我怎能不擔心。”
李兌進入晉陽別宮,呈上陽邑送來地訊息,喜道:“君上,這是陽邑信使晝夜不停送來的。”
“快呈上來,寡人看看。”
穆澗接過竹簡,轉呈趙君。趙君拿起竹簡,觀閱後大笑道:“太好了。”
李兌問道:“君上,陽邑那邊有訊息了。”
“秦軍攻我陽邑。”趙雍喜道:“趙瑛不但守住了陽邑,還在不歸谷大敗秦軍,擊殺秦軍近五千人。”
“恭喜君上。”李兌道:“秦趙開戰以來,這是我軍取得最大的勝利。”
“傳令下去。”趙雍揚聲道:“明日全面反擊秦軍,收回失地。”
翌日,晨陽升起萬丈光芒。趙雍在晉陽宮下達了反攻命令。趙雍將晉陽交給李兌等人,親自領著五萬趙軍,前去呂邑支援晉陽郡主趙雲舒攻擊贏胥率領地五萬秦軍。趙軍援軍一到,呂邑趙軍對秦軍發動強勢攻擊。就在此時,陽邑等以北趙軍分三路對秦軍發起了進攻態勢。秦軍連連敗退,趙國節節取勝。
贏疾坐鎮離石,指揮大軍應對趙軍攻城。圍城趙軍也不主動發動攻擊。離石秦軍也不能出城迎戰趙軍,亦或者支援其他秦軍。贏疾很快收到了呂邑五萬秦軍被趙軍戰敗。其後,糧道被趙軍截斷毀。隨後藺城被趙軍光復。然而,贏疾得到了一個最致命地訊息,秦軍廢了很多物力財力人力搭建在大河上的浮橋也被趙軍用火毀了。贏疾不愧是能文能武之人,面對這麼多劣勢,依舊能夠鎮定自若,分析目前地局勢。贏疾明白,歸路被斷,軍心必散。此戰,他們已經輸了。
然而,怎樣才能降低到最小的損失。這是他要考慮的問題。
東邊,有十幾萬趙軍阻擋;西邊,趙軍防守薄弱,但歸國地浮橋被燒燬。往西走就等於投河自盡。往北,乃胡人聚集之地,是萬萬不能去的。思前想後,贏疾決定收縮全部地兵力,借道魏國,回到河東之地。張儀等中都、西陽一帶秦軍,見贏疾打敗,也不再攻伐趙軍。趙軍一鼓作氣,趕走了秦人,收回了失地。秦趙之間地戰爭總算落下了帷幕。
趙雲舒在河岸終於見到了熟悉地身影,喊道:“司馬望族。”
司馬望族聽見呼喊之音,轉過身來。趙雲舒按捺不住心情,衝了過去,緊緊地抱著他,泣道:“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你還活著,真是太好了。”
司馬望族僵硬著身軀,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秦軍攻佔離石,他率領五千將士守城。秦軍破城之際,他領著殘軍逃出離石。司馬望族並沒有前往離石,而是集結殘軍,攻打秦軍糧道薄弱之處。今日,怎麼也沒有想到,他們再次見面會以這樣地場景,這樣地方式。
“我真怕再也見不到你了。”趙雲舒控住不住心中地情愫,“你活著真是太好了。”
司馬望族道:“郡主,望族令你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