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連七天,裴炎居然一直閉門不出。
揚州叛亂越演越烈,已是天下震盪朝堂驚惶。李敬業發動叛亂之後,他們的集團重要成員之一、名滿天下的大才子駱賓王寫了一份文辭華美之極、氣勢極為磅礴的檄文——《為李敬業討武曌叫檄》,矛頭直指武則天,把她從祖宗到本人、從年幼到現在罵了個遍。總之就是兩層意思,一是說武太后妖惑亂權,妄圖巔覆大唐的社稷。二是,號召天下的義士都起來響應李敬業,討伐武太后“清君側”。
姑且不論這份檄文的文采如何,但它還真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檄文釋出之後,李敬業麾下的人馬迅速增長勢力飛速膨脹,更有楚州司馬李崇福率領治下三州及兵馬,前去投效李敬業。隨後,李敬業又南渡長江攻拔了潤州。
如此一來,叛亂集團就掌握了揚、楚、潤三州,跨地千里戶口百萬,金帛糧草堆積如山揮霍不盡,麾下更是聚集了將近十八萬兵馬!
揚州之禍,震驚天下!
民間甚至有了流言,說李敬業將會取代大唐成就一番偉業,成為新的開國之君。更有一些玄乎其玄的“神話”開始四下流傳,說他出生之時有五條金龍盤桓於屋頂。
諸如此類誇稱李敬業生來有天命的流言,四下流傳,已經有了不少於十個版本。
由於李敬業的不斷壯大和流言的鼓吹作用,再加上大唐的朝廷一直都沒有做出任何的相應反應,顯得極為弱勢與被動。因此帝都之內,一片人心惶惶。
薛紹甚至聽到傳言,說有不少朝臣,尤其是那些和李勣家族或是與李敬業本人有舊交的,都已經暗中與李敬業通訊往來以示結好。他們想的無非就是,萬一李敬業真的打進了關中佔領了長安,他們就可以憑藉這些“故交”從而飛黃騰達,至少也可以當作免死金牌。
如果這一幕真的發生,薛紹一點也不懷疑,朝廷之上會有不少人臨陣倒戈投降李敬業。
任何時代,都不會缺少了這樣的漢奸。
……
裴炎託病不出共有七天。這一日,他終於上朝了!
眾臣看到他,無不驚愕萬分,但沒有一個人敢於多問一句。
薛紹只是冷冷的看了他一眼,就不想再看第二眼了。
朝會開始了。
武則天依舊垂簾聽政。禮畢之後,她馬上從珠簾後方走出來到了裴炎面前,當著滿朝文武的面,面帶微笑的問候道:“裴閣老,貴體已然痊癒了麼?”
“臣已康復如初,有勞太后掛念了。”裴炎拱手拜了一拜,表現得相當得淡定。
“如此便好。”武則天微笑的點頭,大聲道:“有裴閣老坐鎮朝堂,這是我大唐社稷之福啊!”
“是啊!是啊!”
很多人附合。
裴炎只是象徵性的笑著點了點頭,沒有多言。
武則天也沒有再多說什麼,該走的過場已經走遠,該是到了拳拳到肉使真功夫博殺的時候了。
她走回了珠簾之後,朗聲道:“眾所周知,李敬業在揚州兵變發動叛亂,已然襲捲三州為禍甚深。不知裴閣老可有妙計平定叛亂?”
武則天這話一說,眾臣全都豎起了耳朵,傾聽裴炎的高見。
裴炎沉吟了片刻,不急不忙的走到朝堂中央,先對龍椅拱手一拜卻沒有拜武則天,然後轉過身來面對數百朝臣,說道:“本閣以為,揚州兵變,不廢一兵一卒即可平定!”
“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