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把陳琳的諫言聽進去了。
搞定了跳出來搞事的董氏一脈後,朝堂只是平和了幾次,官宦和外戚、大士族的爭鬥,再次被點燃了。
宦官在這次外戚之爭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他們也算是投靠了何太后,將董氏一脈當做投名狀。
然而,因為旱魃之故,加上大部分權柄和軍權仍被宦官掌控,數個集團不可避免地產生利益衝突。
權之爭,再度上演。
經過謀士們的一番推演,當前大將軍何進掌控的兵力仍比不過宦官們。
大將軍府的大廳中,一道高亮的聲音響起:“將軍應當為天下除害,名垂後世。”
這道聲音,是袁紹的。他還是極力讓何進誅殺當前所有的宦官。
一番吹捧和推斷後,何進聽信眾人的勸阻,定下了圍殺宦官們的計策。之後他入宮面見何太后,將計策告之,畢竟那些計策都需要何太后和天子來支援。
可聽到計策後的何太后,卻不同意了。
“兄長,宦官統領禁省,自古到今,漢家老規矩,不可廢。況且先帝剛逝世,我怎麼堂而皇之與士人共事呢?”
大士族一直都是劉宏的心病,這一點何太后也是知輕重的。
“兄長,宦官只能依附天子而存在,乃是天子之家臣,我們怎能屠戮家臣呢?這不是如那些豺狼虎豹的願了?”何太后痛心疾首道。
“沒錯,遂高,不可妄動宦官啊。”旁邊的一位年邁婦人馬上拉著何進的手,勸阻道。
此人乃舞陽君,為何太后之母。
“兄長,他們勸阻你誅殺官宦,乃擅殺天子之左右親信,專權以弱皇上,要慎重啊。”何苗也站出來勸阻何進。
何太后的母親舞陽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賄賂,算是與其乘坐同一條船了。
一番商討後,剛有點上頭的何進又被勸下來了。
然而,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幾十年,封侯貴寵,內外勾結極為鞏固。何進新當重任,素來也忌憚他們,雖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決斷,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來。
袁紹等看到何進被勸回來,都頗為失落。這傢伙優柔寡斷,不是明主也。
反正宦官殺了這一茬還有新的,到時候那些官宦都掌控在何氏一脈手中,不更好?!一番洗腦後,何進又起了誅宦的決心。
眾人又為何進謀劃,多召集四方猛將及大批豪傑,使他們都引兵向京城,威脅何太后同意誅宦。
其中就有董卓丁原等外將。
然而,此計有極大的風險。大將軍府中,有不少人阻止。其中為首者,就是鄭泰。
因為荀攸被林牧拐走了,沒有在這個反對者團隊中。
而典軍校尉曹操也在其中。他聽到袁紹的謀劃後,嘲笑道:“閹豎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宦官以權寵,使局面至於此。既然治宦官的罪,當誅元惡,一個獄吏就足夠了,何必紛紛召外將董卓呢?何大將軍誅殺宦官的事情,必然會洩露。我看,這個事情要失敗啊。”
然而,就連曹操都沒有想到,引董卓入京,其後果被想象中更嚴重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