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得公與,再得一大賢也。
我大乾,也會因公與而更加興盛,哈哈哈哈…”
能得沮授效忠,袁耀當真高興。
在袁耀看來,沮授的才能,不遜色於李儒、賈詡這樣的頂級謀臣多少。
只是他一直在袁紹麾下,被自己壓著打,沒有太多的發展空間。
沮授投效了自己之後,只要袁耀對其重用,相信沮授一定會大放異彩。
“公與,你覺得孤得了大燕之後,該如何做?”
這是袁耀對沮授問的第一條計策,也是對沮授的一種考驗。
沮授對袁耀拜道:
“主公得荊襄,定中原,所到之處戰無不勝。
想必對如何治理一國頗有心得。
授跟主公說這些,乃是班門弄斧了。
不過主公既然問計於授,授便試言之。”
“主公既入主鄴城,大燕所有的州郡,便可傳檄而定。
唯有幷州是個例外。
在主公攻打鄴城之前,晉王司馬懿便率軍攻打併州。
如今司馬懿已經滅掉了高幹,盡得幷州之地。”
“大燕初定,主公當以穩定民心為主,不必急著奪回幷州。
以西晉的實力,縱得幷州之地,也難成氣候,不會是我大乾的對手。”
“主公現在要做的,便是整編大燕軍隊,把他們打散重新訓練。
以大乾精兵,徹底掌握大燕各州郡。
軍隊都被主公控制在手中,燕國的世家豪門就不敢反抗,只能聽主公之命行事。
縱有宵小之輩,主公也可以雷霆之勢鎮壓。”
“而後便是與民休息,讓久經戰亂的大燕百姓休養生息。
給百姓一個和平的環境,讓百姓恢復生產。
如此大燕百姓,必然會對主公感恩戴德,對我大乾的歸屬感也會增強。
這樣不出數年,大燕數州便可穩固,徹底歸屬於大乾。”
袁耀道:
“公與所言,確實是謀國良策,孤便從此策行事。
對了,我本初伯父…現在如何了?”
沮授嘆息一聲,對袁耀道:
“主公有所不知,袁公已病入膏肓,不能理事,所以才是幾位公子出城歸降。
大燕歸降主公之事,袁公並不知情。
袁公重病至此,恐怕活不了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