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必憂慮。
天下有無數忠臣心向漢室,他們都會幫助陛下的。
陛下乃真龍天子,早晚會掃平群賊,執掌天下。”
“嗯?
你說的忠臣,是何人?”
“朝中有很多大人,世受皇恩。
就比如司馬防大人和他的後人…
他們只是迫於丞相之威,才沒有站出來支援陛下。
若時候天下有變,他們一定會扶持陛下執掌大權。”
“司馬防…
倒是我大漢忠臣。”
劉協心頭一動,對小太監道:
“馬懷,沒想到你有如此見識。
以後你就跟朕多說說話。
朕有什麼事,還需與你商議。”
小太監馬懷恭敬道:
“奴婢遵命。”
……
得知袁紹、曹操、劉備等人相繼稱王稱帝,袁耀表現得很是平靜。
他對此事早有預料。
這天下群雄,哪個不覬覦帝位?
一旦有人成功稱帝,而朝廷又對這稱帝之人沒什麼辦法,那就會引得諸侯爭相效仿。
在袁耀上一世的時候,曹操就曾說過。
如果沒有他在,天下不知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話曹操說得並沒有錯,這一世時局大變,諸侯都起了稱帝之心。
而曹操沒有冠絕天下的實力,根本無法抑制。
袁耀覺得與貿然稱帝的袁紹相比,大乾反而更像一個穩定的王朝。
大乾立國很早,當年大乾還是大陳的時候,百姓就對大乾很有歸屬感。
到了現在,袁耀更是改革了不少制度,讓大乾與大漢的差別更加凸顯出來。
一個國家想要穩定,首先得讓百姓吃飽飯。
漢末之所以天下大亂,百姓揭竿而起,除了大漢吏治腐敗之外,天災人禍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百姓飯都吃不上了,只能餓著等死,不造反幹什麼?
與其餓死,還不如殺官造反、攻打府庫,反而能吃上兩頓飽飯。
所以大乾立國之後,袁耀要解決的第一件事,就是百姓的吃飯問題。
當然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大乾百姓已經很富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