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不為叫著葉興中,往重炮的地方狂奔,劉緒武則跑去找助手了。
他要觀察,還要指揮,必須得再找兩三個開炮的炮手,兩三個填裝手。
越是熟手,打的就越準,開炮的速度就越快,劉緒武多備幾個,也是無奈之舉:甲死了,乙還能上。
方不為衝到重炮的位置,重炮上面還蓋著木板,破布,爛帳蓬之類的偽裝物,幾個士兵跳上去,三兩下撕了下來。
方不為還是第一次近距離觀察抗戰時的火炮,下意識的多看了兩眼。
十字形的炮座,直徑近十米,又粗又重,佔了火炮重量的一半還多。
大約四米長的炮管連在炮架上,下面便是升降裝置和轉向裝置。
被炸壞的就是這一部分。
本來還可以把炮座換成輪軸,用來解決轉向的問題,但輪軸也被炸斷了,所以劉緒武才說沒辦法用這門炮炸移動中的目標。
劉緒武還沒來,方不為趁著這個空當,仔細的觀察了一遍。
炮管的尾部是炮閂和發射裝置,左側是指揮儀。
聽起來很高大上,其實就是兩根高度望遠鏡,加一個測距儀,透過三角定位的原理,來判斷高空目標的距離。
基本的原理方不為全懂,他估計,自己要是跟著劉緒武系統的學上一天,就能當一名合格的火炮手了。
計算公式,他看一遍就會,他和劉緒武唯一的差別只在於,方不為沒有打炮的經驗。
方不為看了最多一分鐘,劉緒武就帶著五六個老兵衝了過來。
“速度放快,鬼子的飛機馬上就要到了!”劉緒武喊道。
其實不用他提醒,耳力好的,比如葉興中,已經能聽到一點聲音了。
劉緒武之所以能和方不為差不多的時間知道日本的飛機要來,是因為吳求建的第二道防線上有聽音器,一有聲音,就會給他揮旗傳令。
這東西也是一戰二戰時期的標誌性產物:四隻又長又大的喇叭對著天空,至少在二十公里以外,就能聽到轟炸機的聲音。
以日軍九五轟炸機的速度,二十公里,至少也要飛四到五分鐘。
而最高作戰指揮部給國軍各部隊的指令是,如果沒有接到已方空軍會出動配合作戰的命令,無論哪一處陣地,只要偵聽到轟炸機的聲音,就地進行防禦。
因為誰也不知道,日本人飛機會炸哪。
有了這四五分鐘的時間,也夠一線部隊做出應對了。
像劉緒武的一營這種,不該有高射炮,卻偏偏有的,純屬意外。
“快快快,升炮管!”劉緒武喊道。
幾個老兵剛要跳上炮架,被方不為一把撥拉了下來,就他一個人跳了上去。
劉緒武盯著指揮儀,沒注意炮架上就站著方不為一個人。
“升多高?”方不為喊道。
“六十!”
方不為低頭彎腰,兩手抱住炮管,然後又是“嗬”的一聲悶哼,炮管就被他抱懸,扛在了肩頭。
八九個士兵,包括葉興中在內,全都驚的目瞪口呆。
四米長,七十五毫米口徑的炮管,至少也在四百斤往上,方不為竟然憑一已之力,就扛在了肩頭?
西楚霸王,也不過如此了。
“愣著幹什麼,還不動手?”劉緒武設定好了指揮儀,抬起頭來時,卻看到一堆屬下,全在下面乾站著,猛的就火了。
“營……營長……”一個老兵指著扛著炮管的方不為,驚的連話都說不利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