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山和周亦高東扯西扯,主要聊大家一起在嶽麓書院短暫的讀書時光。
周亦高很快就考取秀才,只不過轉年鄉試落榜,之後到府學讀書,隨後轉戰到嶽麓書院讀書,如今繼續為鄉試奮鬥。
孫山又跟周亦高探討學問,發現小子學業非常不錯,見解也獨到,經過時間的沉澱,相信他一定能中舉。
周亦高感謝地說“孫師兄,多謝你的賜教。”
孫山笑了笑,點了點頭“周師弟,你的學問很好,差就差在制藝上,假以時日,經過訓練,肯定能更上一層樓。”
周亦高聽到後,高興地說“孫師兄謬讚了,我還有很多不足。書院的學子都非常優秀,我的成績比不上他們。”
孫山搖了搖頭,勸勉地說“天道酬勤,按部就班,穩打穩紮地學習,將來一定有好造詣。像我當初一樣,成績在書院也排不到前面,最後經過努力,也高中了。周師弟,我相信你一定行。”
跟孫山同一時期在嶽麓書院讀書的學生,其實能高中的也不算多。
競爭太激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精英聚在一起,就算嶽麓書院這麼出名,師資雄厚的書院,能高中的其實也不多,只不過相比其他書院多而已。
在茫茫的進士中,出自嶽麓書院也是有限的。
孫山這種能搭末班車高中的學生,也為嶽麓書院貢獻一份力量。
周亦高認真地說“孫師兄,多謝你的鼓勵,我會好好讀書。”
孫山又跟周亦高聊了一些離開嶽麓書院後的情況,特別是赴京趕考的經歷。
最後孫山說到“周師弟,周大人的事我在京城已經知道了。不管如何,我都希望周師弟你要好好讀書,在滇雲的周大人也希望你好好讀書。”
說到祖父,周亦高很難過,臉色暗暗地說“孫師兄,我阿爺到滇雲,很大可能一輩子回不來了。”
具體發生什麼事,周亦高也不太瞭解。只知道他阿爺得罪了先帝,然後被貶到滇雲,然後整個周家人人自危,之後阿奶就帶著家裡人回到老家長沙了。
周亦高因為要忙著科舉,丁憂從京城回來後,就沒再回京城了。
對於京城的事也一知半解,家裡人也不怎麼說。
周亦高追問到“孫師兄,你知道我阿爺在京城到底發生什麼事嗎?”
看著求知慾那麼強的周亦高,孫山把京城打探到的訊息說了出來。
無非就是先帝頒佈的新政,有保守派,有改革派。恰巧周大人就是保守派,反對改革,這麼就得罪了先帝。
然後先帝一怒之下,把周大人弄到滇雲邊疆,至於什麼時候能回來,那看天意了。
周亦高臉色帶著震驚,急著問“山哥,我阿爺會不會客死異鄉?”
在周亦高的眼裡,得罪皇帝可是大事件,而且祖父還是被皇帝親自下命令貶的,這輩子恐怕沒有翻身之地了。
如果年輕還能拼亦拼,祖父已經年紀很大了,在滇雲這種蠻荒之地,恐怕身體也會出狀況。
周亦高想到這裡,就很彷徨。
孫山拍了拍周亦高的手,讓他冷靜再冷靜。
雲淡風輕地說了一句“亦高,你要記住,你阿爺得罪的是先帝,是先帝,是先帝!”
周亦高迷茫地看著孫山。
孫山手指了指天空,低聲說到“如今換了天,你阿爺還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