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算學做完後,就做“判語”,接著做“詔誥表”。
這些題目的格式固定,有根有據,主觀意思沒那麼多,比較機械化。
對於孫山來說比較簡單。
孫山最喜歡這種有規律的試題,有據可循最好做。
等做完後,再寫“論”,最後做詩賦。
做著做著天就暗下來,孫山吃過晚飯後,揉了揉眼睛,埋頭做題做得有點累,適當地做一下眼保健操才行。
孫山真佩服自己,天天看書,月月看書,年年看書,看了十幾二十年竟然沒有近視,自己的這雙眼,真的好明亮。
同窗好友裡,陸語鳴陸解元、劉直延劉會長就是近視眼,也不知道他們能不能戴“眼鏡”進場。
要是不能戴,可就吃虧了。
大乾已經出現了可供佩戴的眼鏡。
聽聞最早搞眼鏡行業的地方就是在蘇州,那裡有不少賣眼鏡的地方。
據說還能根據近視的程度,來幫你配眼鏡。
甚至出現了鏡片研磨機,可以根據不同的人需要,控制鏡片的凹凸程度。
孫山由於不需要佩戴眼鏡,所以沒進過眼鏡店鋪,想著有空去逛一逛。
江南出才子,更出讀書人,眼鏡最早出現在姑蘇,這完全是迫切的市場需求促使行業的發展。
怪不得說“哪裡有需求哪裡就有供給”。
不過做官有近視眼是一大劣勢。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有記載中有位大同府知府王伯述就是近視眼。
官場有個不成文的規定,下屬面見上司不準戴眼鏡,因此王伯述雖然跟巡撫當面彙報過許多次工作,但實在沒看清巡撫的長相,也認不出這位巡撫。
說了是得罪了這位官二代的巡撫,從而被穿小鞋。
認不清人是非常大的事,近視帶來的困擾非常深遠。
而且在大乾戴眼鏡並不會出戏,但是卻會被人嘲笑。
陸語鳴和劉直延平時都不會戴眼鏡,只有在讀書時才會戴。
孫山在生活中,也見不到幾個人戴眼鏡,或許因為讀書人不夠多,近視率幾乎可以忽視不算。
明《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其中有個小靚仔就是戴著眼鏡的
孫山揉完眼睛後,又煮了一大鍋老薑茶。
不是他喜歡喝,而是害怕像何族弟那樣被冷冽的晚風吹著吹著就發燒感冒流鼻涕。
如果生病了,真的不敢用命去搏。
都是舉人老爺了,日子過得不差,賭輸了命不值當。
孫山喝完薑茶後,看了看天色,怎麼那麼陰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