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二月已破三月來。
孫山按部就班地到崇正書院進學。
舉人班和秀才班完全不一樣。
舉人班講究的是自覺。夫子不再重新教導四書五經,因為考上舉人的,都會預設對四書五經滾瓜爛熟。
教授倒是像大學講師一樣,給一個主題,進行深入淺出地研學,像在傳遞自己的理念。
至於認不認同,完全看個人。
當然課堂上更多的是辯論。
辯者不以勝敗為功過,勝負皆以理之。
辯場上,從未有勝負之分,更重要的是藉助辯論的主題,幫助學子在比賽的交鋒中引發對辯題的思考,善於從多元的角度考慮問題。
最終在人生的漫漫長河中,用辯思為自己點亮一盞明燈。
無論支援什麼觀點,以事實為依據,辨出真理。
崇正書院的教授都是知識豐富的大儒,孫山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特別是對“儒學”更有深刻的理解。
今日就以“白馬非馬”之辯,讓學子寫文章。
“白馬非馬”出自《公孫龍子·白馬論》。
公孫龍是著名的詭辯學代表。
教授讓學生以這個為論題,寫出支援公孫龍還是反對公孫龍之辯。
支援和反對的依據是什麼,從中得出什麼理論。
上課時的教授先發表自己的意見,剩下的就讓孫山這些學子回去寫文章。
“白馬非馬”這題,孫山是持有反對意見的。
“白馬非馬”的命題從根本上說是割裂了一般和個別、共性和個性的關係,是主觀任意地混淆和玩弄概念的結果。
孫山需要寫出大量的例項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讓批改文章的教授心服口服。
孫山想了想,這樣從一個議題開始,從理論到例項,或許更能走向實踐中。
早上上完教授的課後,下午一般是自由活動。
學習生活跟嶽麓書院大差不差。
下午可以是活動課,可以興趣課,也可以到圖書館看書或者完成課業。
現在已經三月了,這次會試已經有結果了,準備進入殿試階段。
至於什麼結果,書院還沒有收到邸報,應該三月中旬才會出最終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