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毅也不對秦皇能找出真兇抱有什麼希望了。
蒙恬死後,蒙家受到了打壓,就連扶蘇都沒有在這期間幫蒙家一把。或許,扶蘇已經看不上快沒落的蒙家了吧。
聽說秦皇第五次南巡之後,就準備拿走蒙家的兵權。之所以,這麼著急南巡,還不是一塊玉佩惹得禍。
秦皇第三次南巡時,在秦皇路過長江的時候,一時不慎,不小心將一枚玉佩丟進了滾滾的長江水中,但秦皇並沒有過於在意,只是當他注視著長江之水時,感到有一股寒意從後脊背中緩緩向上衍生,直至瀰漫到整個軀體。
丟失玉佩只不過是第三次南巡之中的一個小插曲,對於這次南巡沒有任何的影響,秦皇班師回朝了,但是就在他在皇宮裡又待了幾年之後,一件事的發生打破了他此時安寧的心。
那某天,秦皇正在自己的寢宮之中休養生息,突然衝進來一位使者,手中捧著一塊玉佩,同秦皇說了一番話。
而那使者手中的玉佩,則是多年前不甚丟入長江的那塊,竟然沒有跟隨滾滾長江水流入大海,而是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而那位使者說的一番話,則是像秦皇報道了一件事情:那是一個深秋的下午,使者正騎著一匹駿馬賓士在官道之上,傳遞往來的文信,而突然面前出來了一個奇怪的人,他手中拿著一塊玉佩,並且將玉佩塞給了使者,同時嘴中喃喃著:“五年之內祖龍必死”。
得知此事的秦皇臉色大變,直接殺掉了那個使者,說著我命由我不由天!
但秦皇知道祖龍正是稱呼自己的。這句話在迷信的封建王朝給予君王的打擊,是難以想象的。尤其是這個神秘人手中還握著自己多年之前丟失的玉佩,無疑增加了事件的可信度。
相士給出了兩個解決方法,一是遷都,二是進行五次南巡。遷都此事過於重大,也不是一年之內就可以輕易完成的,於是秦皇選擇了南巡。
南巡這件事,他也不是第一次了。第四次南巡都平安的度過了,就剩下第五次了。
這件事壓在了秦皇的心頭,讓他漸漸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了,或許是自己的心理反應,但是他確實感覺到天上有神明在呼喚著自己,要讓自己死去,這一切的一切全部圍繞在秦皇的頭上,無論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打擊,都讓秦皇不堪重負。
為了儘快解決這個問題,第五次南巡勢在必行。必須儘快解決了,秦皇不想再拖延了。
在前四次南巡時,都遇到過各種各樣的襲擊,但在蒙毅的保護下,轉危為安。所以,秦皇這才沒下了蒙毅的兵權。
趙高的懲罰早結束了,而蒙毅的還遙遙無期。蒙恬是白死了,死去的人除了留給秦皇一絲絲緬懷之外。剩下的,沒了。
趙高為了弄死蒙毅也是花費盡了辦法,第一步就是剝離秦皇對蒙毅的信任。這一點已經做到了,說什麼蒙家功高震主,就是白起也沒有蒙家那樣,多年掌著兵權。
趙高多次“不下心”的說到李毅,帶出三百士兵圍攻自己的府邸,是自己的過失。是天羅不完善造成的,蒙恬的死自己也有很大的責任。
還說蒙毅年幼,以往有著蒙恬的壓制,蒙恬識大體,懂禮數,這才配執掌軍隊的調令。軍隊的話,看李毅的表現再說吧。
但一旦李毅被剝奪軍權,什麼日後的表現都沒用了。踢出了軍隊,想再次進來不是那麼容易的。
多番暗示下來,秦皇沒有收回蒙毅的軍權,還是念在蒙恬的死因不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