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個堪稱逆天的成績出爐,所有人都見識到了大和國在人型機器人機械工業上的造詣。
一騎絕塵。
“綜合評分會反超我們嗎?”
華科大有隊員開始焦慮了起來。
看起來華科大在人造面板上建立起來的優勢,已經要在滅火專案上消失殆盡。
“這次的主題是仿生,暫時應該超不了。”
鄭席畢竟是三屆元老,對大賽的理解比所有隊員都要強得多,滅火是每年的常規專案,論主題性肯定不及人造面板。
按照評分規則,滅火專案的總分只有25分,儘管江戶大學優勢明顯,但要在這單一專案上接近7分的差距,很難。
事實證明,鄭席的判斷是正確的。
滅火成績出爐以後,江戶大學以23.12分位居第一,緊隨其次的華科大拿到了17.24,兩輪成績相加,榜首依舊是華科大。
但扳回一城的江戶大學已經把差距縮小到了2分以內。
後面,還有一個考驗機器人智慧性的專案,大賽為了保持神秘,尚未正式公開。
但已經知曉的是,該專案是本次機錦賽最後一個大分專案,總評為75分。
目前機器人行業智慧性上的較量,最後都會變成智慧系統之間的較量。
這方面華科大面對江戶大學,可以說是毫無優勢,想保持住不到2分領先優勢,難度可想而知。
比賽日當天,主辦方邀請目前總成績第一的華科大代表隊隊長鄭席上臺,從四個封閉的箱子裡選擇一個最後的比賽專案。
為這次大賽增加了相當的隨機性與話題性。
因為提前無法預知比賽專案,各高校代表隊都不能搞針對性研發,只能儘量全面。
在鄭席手中的信封沒有拆開之前,理論上每支代表隊都還有晉級四強的機會。
畢竟能來參賽的隊伍多少都有兩把刷子,考察機器人智慧性的方向那麼多,萬一瞎貓碰到死耗子,就趕上了自家王牌專業呢!
那就祈禱吧。
臺上的鄭席不急不緩的拆開了手中的信封,信封上用多國語言寫著這次的終極專案,因為主辦城市在華夏,第一行就是漢語。
“圖靈測試。”
對著話筒,鄭席一如既往淡定的念出了這四個字。
“臥槽......”
參與過大部分智慧系統開發的杜規當場就懵逼了。
圖靈測試的主要內容這裡就不贅述了。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這麼多年來,全世界並沒有任何一臺機器可以完美的透過圖靈測試。
不過比賽嘛,能否完美透過圖靈測試不是主辦方需要考慮的問題,他們只需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規則,讓機器人可以在這項測試中一較高下即可。
這次大賽採用的測試方法是,在一個互相隔離的空間內,主辦方安排了一定數量的普通人和一臺機器人。測試人在無法看到被問人的情況下自由提問,提問結束以後,如果測試者不能精準判定其中誰是機器人,則機器人透過測試。
然後,更換測試人,繼續提問。
如此反覆,最後機器人透過圖靈測試的次數多少,就是評分的唯一標準。
一般來說,圖靈測試也是有套路的。
比如測試者提問,“你吃過午飯了嗎?”
普通人和機器人就會回答,“吃了”或者“沒吃”。
但測試者繼續提問,“你吃過午飯了嗎?”
反覆兩三次以後,普通人就會回答,“我不是說過了嗎,你怎麼還問?”
機器人會比較實誠,繼續回答“吃了”或者“沒吃”,這樣,機器人就暴露了。
總75分,10位測試人,每透過一位獲得7.5分,隨著測試人的更換,問題的難度和套路會越來越多,機器人透過的機率也越來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