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修也有所耳聞,是一個人才。
至於最後的孫乾,這位在原歷史中劉備當了豫州刺史然後被鄭玄推薦過去的,從此成為劉備的二大說客之一,跟著劉備顛沛流離。
最後劉備得了益州,好不容易得了一個秉忠將軍,福還沒有享受馬上就掛了。
說出來也是讓人唏噓。
消化了五人帶來的小小驚訝,許定想了想道:“有一事不明,雖然有鄭公推舉,但是五位應該都知道我東萊與北海國並不和睦,今你五人效命過來,不怕北海方面有非議嗎?”
管寧道:“寧從事何需與燕雀明曉!”
口氣很衝很大。
傲得很。
這是大佬!
難怪最後會跟好基友華歆割席分座,各奔天涯。
這脾氣真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這是一個認準了一條道就走到黑的主,而且不接受反駁,這人要麼適合做學問,要麼就做一些得罪人的事,比如督郵之類的法家鍘刀。
邴原道:“東萊安定,法政清明,乃原之所向。”
邴原只講了來的原因,並不言其它,邴原家是徹頭徹尾的百姓人家,而且少窮喪父,跟世家地主這一些本來就不是一個階級的。
這樣的人可以許以相應才幹的重職,但是不能成為心腹。
接著是王修,他的意思跟邴原一樣,而且此人跟邴原有差不多的身世。
邴原是少時喪父,王修是少時喪母。
氏儀道:“府君在營陵大破過管亥,庇佑過儀之桑梓,儀覺得無人敢言府君之過。”
氏儀是帶著報恩的想法,氏姓本來就不是什麼大族,經過黃巾這麼一折騰,自然有所損失,要不是許定帶著東萊兵平掉管亥等人為首的黃巾,他的家族還不知道要蒙受多大的損失呢。
所以這也解釋得通。
這樣的人可以委任重任,囑託密事。
接著是孫乾。
這一位不愧是後來劉備的二大說客之一,張嘴便道:“府君有容人之量,用人之明,文武兼備,且東萊法度清明,政令暢通,乾想不出還有哪裡更適合發揮乾之才能。
且老師推舉,不敢二心。”
先是拍了許定的一通馬匹,講了各種好,接著又說長者薦,不敢遲,充分表明了自己又是一個尊師重道之人。
答得很完美,堪稱滴水不漏了。
這讓許定不由多看了孫乾幾眼。
果然此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樣的人搞外交是最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