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冬!”
刀落在桉板上,在一大塊肉上分離出了一刀六斤六兩的肉。
“承惠六十六枚群眾幣。”朱阿生將切下來的肉用乾淨的塑膠袋子裝了起來,用攤位邊上的布擦了擦手。
那顧客掏出了手機掃描了朱阿生掛在攤位朝外的二維碼,線上支付了這筆零錢。
“您的錢包已到賬,66元。”一個機械的電子音從朱阿生的手機上響起,朱阿生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嘞,您慢走。”
客人點了點頭,帶著肉便離開了,朱阿生見沒有下一位客人,便拿著手機開始重新整理聞。
“鎮海城精誠鋼鐵廠火熱招工進行中,每月最低工資2塊元石,培訓上崗,朝九晚五,提供五險一金和全額榮譽值獎勵,包吃包住。精誠鋼鐵廠,期待您的加入!”
“新聞快訊,近日烏托邦科學部宣佈,第三代智慧手機的研發和樣機試驗已經基本完成,第三代智慧手機在通訊技術和影片技術方面實現了顛覆性的突破,智慧手機將正式進入影片時代。”
“世界新聞,近日...”
“阿生,今天我家裡來了客人,給我來十斤精肉,切作臊子,不要見半點肥的在上面...”
“邢伯,莫不是接下來還需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也要切做臊子?”朱阿生笑道,放下了手機,又擦了擦手,準備開始切肉。
水滸傳在手機上的圖書館裡是免費都能看的書籍,收音機裡偶爾也會播,朱阿生當然知道這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
來人只是笑,他被朱阿生喚作邢伯,今年已經是六十三歲的年紀,朱阿生年輕力壯,他便是給朱阿生來上三拳,說不定還是他自己先閃到腰呢。
“邢伯,收您一百三十群眾幣。”
“好,好,你等等,用這手機怎麼付錢昨日我孫兒剛教過我,應該先...”
“沒事,不著急,您慢慢弄,福寶這孩子大小就孝順,現在又有機會進了學,以後肯定有出息。”朱阿生一邊剁肉切肉,一邊誇讚邢伯的孫兒福寶。
“要不怎麼說烏托邦好呢,現在這日子啊,真是想都不敢想,轉眼才幾個月的光景,竟能有如此氣象...”
邢伯喟嘆道,他幾十年裡經歷的大風大浪,都沒有這大半年來的多,做了一輩子的耀國農民,到老了突然享起了福,別人都說他有福氣,而他只是逢人都說烏托邦好。
“您的錢包已到賬,130元。”邢伯手忙腳亂點了半天,攤位上終於傳出了電子音。
“阿生啊,你這肉價也該漲一漲了,你隔壁的這幾家攤位都已經漲了一枚群眾幣多了,就你這孩子實誠,漲價都只漲一點點,我聽說連養豬的出欄價格也在漲,你這樣能賺的著錢嗎?你這樣啊,以後同行們說不定還要怨你。”
“邢伯,生豬的價格漲了多少,我就漲多少唄。”朱阿生靦腆的笑了笑,“我爹以前說,賣肉就是個力氣活勤活,就像您說的,現在的日子已經比以往好多了,以前裡裡外外要打點多少人,現在只要按時交稅就行,就是不漲價,掙得也比以前多太多了。”
“那哪能一樣呢,以前大家一年到頭才掙得多少,現在大家一個月就能掙多少!米麵糧油都漲價,你豬肉不漲?”邢伯聽了朱阿生的話直搖頭,
“要是隻說勤活力氣活,那你還不如去鋼鐵廠打工呢,不用像你這般起早貪黑,收入也穩定。
或者你看東市那邊的李福,他每天都從你這裡進肉,一樣的肉到了他那裡,裹上粉過油一炸做成炸豬排,一塊豬排就敢賣一枚群眾幣,可不比你賣肉掙得多?”
朱阿生一怔,想起了剛剛自己在手機上看到的鋼鐵廠招工廣告。
“謝謝您,邢伯,這賣肉鋪子是我爹傳下來的,我還是想再試一試。”
...
“爹回來了!爹回來了!”
朱阿生剛回到自己院門口,就聽到了自家小四歡快的叫聲,笑容不由得爬上了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