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文縉聽懂了陸川的承諾,離開前給陸川留了幾張他自己製作的【身與道合】。
之前鄭澤宇和程冠學都跟陸川推薦過這種符籙,陸川的修為提升得太快,對道則的感悟很容易跟不上,而黎文縉的身與道合則是非常適合陸川這種情況。
基本上烏托邦的年輕人都用過黎部長提供的符籙,用過的都說好。
陸川沒有理由拒絕一位長輩善意的提攜,只能收下了黎文縉的符籙, 欠下了一份人情。
會議室裡的人漸漸增多,三三兩兩討論著即將到來的會議議題,張三問也進屋坐到了陸川身邊,隨著大佬們一個個走進會議室,大家也都落座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等待著會議的開始。
今天的會議是把例行的委員會和商討重要議題的會議合併到了下午, 趁著今天烏托邦的主要人員都在,把近期的一些重點事項一起討論,然後形成決議。
進入會議的第一個議題就是關於資訊部和醫學部的建立,陸川第一次見到了主導醫學部的負責人,據說也是烏托邦實力最強的醫修,江靈珊。
在江靈珊的報告中,陸川有聽到熟悉的名字,像是之前和張三問合作過的造夢師吳小冉,也有一些不太熟悉但是在群裡見過的名字。
但更多的是陸川完全沒有聽過的名字,有的是烏托邦自己培養的醫修,也有剛從第一大學畢業的醫學院學生。
江靈珊的報告裡詳細論述了她和她的團隊這些年裡如何將醫療術法、藍星上的醫學體系以及這個世界的藥物體系有效結合以及綜合應用的研究過程和成效,這些成效體現在烏托邦的方方面面。
包括婦產相關技術極大提高了烏托邦新生兒的存活率,關於基礎病的防治有效提高了人均壽命,以及醫療術法的開發,重難病症的攻克,醫學生成規模的培養等等成果, 讓陸川這個外行人也能聽得出來他們這些年在烏托邦做出了許多成果。
醫學部成立的評議在委員會全票透過, 這種議題既然能拿到會議上公開討論, 基本上私下裡已經都討論過許多次, 會議也只是走一個正式透過的形式。
江靈珊將擔任醫學部的部長,副部長的職位暫時由一位陸川沒見過的一代天選擔任, 名字叫做吳建文。
在醫學部之後,馬上駱博文就登上臺前,接著做一個關於成立資訊部的報告。
資訊部的全名是網路資訊科技部,作為一個技術大佬,駱博文的報告從條理和形式上要比醫學部的報告遜色了幾分,但內容也全都是乾貨。
他在報告中重點講述了成立資訊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包括透過手機收集到的大量資訊資料需要專門分析,個人電腦的開發已經提上了日程,電腦和手機的應用開發也需要專人負責,包括資訊科技人才的培養,網路基站的佈置維護和升級等等。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這個團隊依然隸屬於軍事部就顯得有些不合適了,許多專案和工作都需要跨部門協調統籌,並且從權責上都應該以資訊部為主,因此成立專門的資訊部勢在必行。
和醫學部不同的是,資訊部的絕大多數成員都來自於烏托邦自己培養的人才,駱博文在團隊組建方面把關非常嚴格,沒有技術背景的人想要加入資訊部都遭到了他的拒絕。
於是張慶便成為了烏托邦年輕一代第一位副部長, 即便頭銜上帶著“代理”兩個字, 等到他修行進入超凡,工作的考核期也渡過之後,應該就能順理成章地把這兩個字拿掉了。
不過比起資訊部的成立,很多人更加關注的重點卻是駱博文公佈的個人電腦開發進度,按照駱博文的預計,第一版的個人電腦大概會在今年年底出樣機,最快明年上半年就能實現量產。
陸川給駱博文和張慶發了訊息祝賀,等到兩人下臺之後自然可以看到,兩個議程結束之後,接下來便是按部門來評議重點事項。
首先上臺的是行政部的部長林少華,他針對烏托邦最近的移民工作做了一個詳細的報告。
從定西城特區開放以來一直到上週,烏托邦累計受理了10.8萬戶累計43.96萬人的移民申請,其中具有修行天賦的民眾僅有391人,不到千分之一,這個比例比烏托邦原本預計的還要樂觀一些。
所有申請移民的民眾中,已經有將近40萬人已經分批次安置在了烏托邦,還有幾萬人則是根據個人意願繼續留在定西城生活。
所有移民的綜合識字率不到千分之五,未成年人的比例佔了42%,比起安置他們的住房壓力,反倒是教育資源的壓力要更大一些。
為了應對這一情況,烏托邦第一大學師範專業的學生從入學開始就增設了實習課程,開設了無數個普及基礎識字課程和小學教育的課堂,在普及基礎知識的同時也幫助新來的人儘快融入烏托邦。
林少華的報告包含了很多方面,除了基本的情況介紹之外,還包括移民工作的安置,未成年人學校的安置,大量人口流入的糧食物資儲備等等。
從報告上聽起來移民的工作目前進展的很順利,但林少華馬上就講到了接下來要面臨的挑戰。
目前烏托邦的移民主要來自於定西城和武安郡鄰近的幾個其他城池,但在招商大會舉辦之後,許多宗門都和烏托邦達成了幫助移民來換取購物優惠等等的政策,可預見的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烏托邦將會迎來規模較大的人口膨脹。
在他的報告裡當然也包括了針對人口膨脹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問題的預設以及解決方案,有現狀,有預期,有問題,有解答,條理清晰地把移民的工作講解的清清楚楚。
“除了民眾基礎的需求,我們還要考慮到大量人口遷入之後帶來的社會問題,思想建設工作一定要抓牢,我們寧可做得慢一些,也不能給未來的發展埋下釘子。”
在自由討論的環節,寧輕侯提出了他的想法,烏托邦的移民工作是勢在必行的,但也不能一味地求快就忽略了其他方面,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是最難的,現在烏托邦的居民們可以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領頭和幫扶的作用。
有了寧輕侯開頭,其他人便也踴躍地提出自己的見解,教育部部長張清河這段時間就在全力配合林少華的工作,他提出的建議是年輕一代的穿越者們也應當在日常工作中抽出時間來參與新居民的掃盲工作。
不僅僅是因為教育部缺少人手,而且張清河也認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應該只是一句空話,年輕一代的孩子們應該更多地去貼近群眾,幫助群眾,才能能加體會到大家所做的事業的意義。
陸川聽到這個建議的第一反應就是平時大家都有工作,晚上和週末還要幫助掃盲的話,那豈不是平白無故多加了一份工作?
這突然跳出來的想法便讓陸川自己瞬間明白了張清河提出這個建議的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