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作為一個以前,深受校領導那種裹腳布式又臭又長的演講會侵擾的人,李皓沒太拖很長時間,就讓他們解散了,
隨後在夫子的引導下,眾人走到了辦公室,李皓問起了現有人員數量的情況。
如今這邊的義學人數維持在了一千五百人,基本上是走了一批後,他們再從外面招人過來。
倒是火器營那邊,佔著三不管的優勢,最近招了不少人進去。
反正有著商隊持續運作而來的糧食,他們那邊進展很大。
聽完了介紹,李皓說道:「接下來你們這做下準備,這批義學出來的學生,我想找個機會打入到軍中去。
畢竟如今兩國戰事的規模,看著就小不了,到時臨近州縣應該都會開始徵兵。
這些學生你們都教的很好,打過幾場仗後,底層軍官必然會有空缺,正好是他們脫穎而出的機會。」
對於能為國效力,為統一大業效力,這些人早已是教育的置生死於不顧。
離開了義學,大隊很快啟程便趕到了合州城,在這裡王堃也就開始忙碌了起來。
畢竟前線作戰軍隊加民夫近十萬人,要調配糧草、軍資,並維持整體運轉,工作量可是不小。
因此李皓剛開始休息了兩天,把合州城轉了一圈之後,就去給王堃幫忙了。
然後王堃驚訝的發現,這被幫著幫著自己好像就沒事可幹,因為全部工作都被李皓給接了過去。
甚至即使是這樣,李皓的工作狀態依舊輕鬆的很,和王堃之前有天壤之別。
最開始王堃還不相信,結果幾番複核過後,答案都告訴他,李皓都是對的。
畢竟這才哪到哪,相比李皓在知否世界,主持攻打遼國、西夏,動輒幾十萬人的戰事。
這點人數配給,實在是上不得多大場面。
可就這也給王堃帶來不小的震撼,讓他不得不感慨,自己這位外甥還真是處處都能帶來驚喜。
在合州這邊平穩排程的時候,正面戰場上,安宿兩國也開始正式交鋒。
這次宿國依舊採取的是防守,大軍分成兩個部分,安定侯儲樊領兵四萬堅守岐州城、永昌侯鄭灼領兵三萬堅守盧平縣,雙方成犄角之勢,相互支援。
而安國這邊則是集結了十萬大軍,由安帝李隼率主力八萬圍攻岐州城,崔國公申屠穹領偏軍兩萬,在盧平縣外牽制。
本來這樣也沒什麼問題,畢竟岐州城防堅固,糧草儲備的也足夠數月之用。
即使面對兩倍數量的敵軍,褚樊依然是穩如泰山。
其實這麼發展下去,打到最後肯定是安國因糧草問題而撤軍北還。
但誰能想到,褚樊這邊沒出問題,倒是鄭灼這裡上了人家的當。
崔國公是安國皇后之父,也就是安迪楊行遠的岳丈,如今已然是過了花甲之年。
這次在他領兵前來之時,侯官便就有訊息,說他這次是帶病領軍。
因此
在盧平縣外對峙月餘之時,本來還一直有所動作,想引鄭灼出城決戰的安國兵馬,突然停止了動作,並有了拔營向岐州城運動的跡象。
最開始鄭灼雖然想到了,可能是崔國公病發,所以才導致的這個局面。
但為了謹慎考慮,他並沒有什麼動作,直到侯官給他遞了訊息,確認說崔國公大營,已經在製作白幡等物。
並且安帝也已經沒再攻打岐州城,而是開始收兵,有後撤跡象。
根據這些訊息,鄭灼判斷崔國公應該是真的死了,安帝李隼怕動搖軍心,便打算撤軍回國。
其實如果這樣,鄭灼也算是完成了既定目標,等結束之後也可以受功領賞,但首功肯定是堅守岐州城的褚樊。
於是不滿足於此,同時也是想為自己女兒再爭一爭,便不顧部將勸阻,也沒和褚樊打招呼,就執意領兵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