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們十分期待今天第一位發言的嘉賓會有什麼意見,當聽見他的想法與大眾的想法一致時,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此時,在一些觀眾的帶領下,現場響起了規律的掌聲。
可見,李教授的發言符合大家的預期,同時他後面那句“生命與質量”的話,也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直播間的網友們也是一樣,剛開始心裡像吊著一桶水,七上八下的。
對於李教授的發言,他們有點期待又有點害怕。
期待是希望他能說出一些靠譜的話,但又害怕他像以前的那些專家一樣,說出何不食肉糜之類的離譜話來,總之就是一種十分複雜的情緒。
好在,這個李教授的發言還算靠譜,贏得了大部分網友的贊同。
“哎,這個專家可以呀,說出來的話還算中聽,我們必須堅持做個好人。”
“沒錯,雖說現在好人不一定有好報,但是最起碼自己問心無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個好人,起碼自己的內心是美好的,是積極和陽光的。”
“我保持中立的意見,做不做好人,從實際事件出發,看自己的心情吧。”
“葉哥怎麼還不發言呢,雖然這個專家說的也沒錯,但我最想聽的還是他的發言。”
現場,嘉賓席。
得到掌聲的李教授表情輕鬆愉悅,顯然他很享受這種萬眾矚目的感覺。
等掌聲落下,他理了理額頭的劉海,開始繼續發言:
“古人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這說明,做一個好人可以避禍。”
“其實,做一個好人還有很多隱形的福利。比如:好人的心裡有一個美好的世界,它會讓你的心情愉悅,會增加你的幸福感。”
“同時,做一個好人,你的周圍會出現和你一樣的人,好人聚集在一起,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的美好。”
話音落下,大部分人都認同地點點頭,覺得他說得還是有些道理的。
當然, 也有少部分人覺得李教授這段話說得過於美好,這些所謂隱形的福利,聽起來太虛了,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東西。
好像,都只是在著重強調精神層面的感覺。
主持人楊丹點頭的同時,已經明白了李教授的意思,開口說道:
“李教授說得很對,父母和老師從小就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好人,可以說我們自小就受到了這種觀念的影響,做一個好人不但會讓我們的身心更加的美好和幸福,而且因為這個信念,我們會成為一個有原則、有底線又心懷感恩的人。”
楊丹的本意很簡單,既然李教授已經發言完畢了,那串場認同一下他的意見,然後再轉去問問其他嘉賓的意見。
畢竟,面對這麼有爭論性的話題,每一位嘉賓的回答都是很值得期待的。
可正當她想對其他嘉賓提問之時,李教授的聲音卻再次響起了。
“主持人你說的沒錯,可是,現狀卻不容樂觀!今天既然來上這個節目,有些話我就不得不一吐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