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
晚宴即將開始的時候,公孫度舉杯向眾人說道:“這位想必你都聽說過他的大名,沒錯,正是李儒,李文優!”
“董卓不管他是好還是壞,他能一步步走到丞相的位置,幾近改朝換代的地步,都說明他的厲害。但是,董卓能走到那樣的地步,其主要原因便是李儒。要是沒有他的出謀劃策,恐怕董卓還在河東捉瞎。”
公孫度說話的時候,徐榮、魏攸等一眾文武俱是將目光放到了宴會上唯一的陌生人身上。正如公孫度所言,雖然他們沒有見過李儒,但是李儒的名頭不說如雷貫耳,卻也相去不遠。畢竟群雄討董這樣的大事,從某方面來講,與李儒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同樣的,李儒也在打量徐榮等人。他發現除了一兩人,像徐榮和黃忠還有些印象以外,其他人似乎從未見過。而從大家的座次來看,徐榮和黃忠也是最前面的幾人之二,但是這樣李儒就會覺得其他人不如這兩人了嗎?當然不,要真是這樣想,那麼公孫度也不用費盡心機,派人將他從長安之亂中解救出來了。不說別的,就說與徐榮、黃忠座次相當的,便有四五人,李儒著重觀察了一番,發現其中文士四人,武將一人。
恰在這時,公孫度的話已經說完,李儒起身,放低姿態道:“儒初來乍到,不曉世事,要是有何不當之處,還請諸位同僚能體諒一二!”
這兩年下來,魏攸已經發現自己的能耐與荀攸、戲忠相比著實要差上一些,因此他幾次欲要退位讓賢,然而,戲忠是個懶散的性子,出謀劃策也就算了,要做更多的事還是算了,還不如多喝點酒。想起酒,戲忠就覺得以前喝的不是酒,而是馬尿,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荀攸倒是十分積極,將喬楊樓也打理得很好,但是出身荀家的他,深知過猶不及,深諳做事可以高調,但是做人一定要低調的道理。
所以,文臣仍是以魏攸為首,面對李儒的話,魏攸當仁不讓的起身道:“文優兄言過了!我等既然都是主公的下屬,那就是一家人,自然要相互幫助,自然也就談不上所謂的體諒的了。”
“閣下所言極是!相互幫助才是正理!”李儒不知魏攸之名,只能如此道。
好在,接著公孫度便介紹道:“此乃魏攸,魏清平,跟隨某已有二十年時間,乃某之肱骨。”
“不想竟是魏別駕當面,儒實在是失禮!”李儒在探尋幽州的機密的同時,也沒忘了打探公孫度手下人的情況,其中魏攸自然是重中之重。
“這位是荀攸,荀公達,長於謀劃,心思縝密,乃某得力助手。”
“這位是徐榮……”
“這位是戲忠……”
“這位是黃忠……”
……
隨後,公孫度又將其餘人一一介紹給李儒,眾人相互見禮,熟悉一番才舉杯共飲。飲畢,眾人又相互聊了起來。李儒雖然才學頗高,聲名更是高過在座的絕大多數人,但對幽州來說,他還是新人一枚。是以李儒放下架子,一一上前與之攀談。
看到這一幕,公孫度不由暗道:李儒能在錯綜複雜的涼州軍為董卓協調好各部,助董卓走到丞相位置上絕非偶然啊!只可惜,董卓年輕的時候倒是能聽得進建議,年紀一大,或許也是位置一高,再被王允等人一吹捧,整個人就胖了,額,不對,是飄了,讓李儒的謀劃盡數付諸東流啊!不過,這樣也好,要不然,我去哪裡得到這樣一位得力助手呢!哈哈哈,好好好!董卓是大好人啊!
已經死了的董卓已經收到他在董胖子、董魔王以外的有一個外號,讓他在地府也感到一絲欣慰。因為,雖然孤雖然不在人間,人間尚有孤的傳說!只是,那個鬼差,能不能不拔舌頭,不下油鍋了,不……
董魔王的罪過到底是罄竹難書,還是罄竹難書,就讓別人去說吧!
公孫度見一眾人打得雖然火熱,但仍是有幾分小心,頓時明白是因為他還在這裡。多年以來,他的威望已經足夠讓人小心翼翼的了,是以,公孫度假作醉酒離了宴會。果然,在他離開後,宴會上的氣氛再次火熱了三分。
這讓李儒對公孫度在眾人心中的威望多了幾分瞭解,同時也對之前聽到的“公孫度乃神仙臨凡”的訊息多了幾分認同。這種認同,並不是相信,而是認為這種訊息有利於公孫度對治下百姓的掌控。只要這些人信了,那就行了,將來無論是上戰場,還是其他,都會有著難以估量的力量。
李儒和魏攸聊得最多,不僅是因為魏攸資歷最老,還因為他看得出對方和他同樣一類人,都是不求名利,一心為主之輩。還別說,魏攸也有這種感覺,所以告訴一些只有他們自己人才能知道的訊息,比如幽州的人口,或者應該說是遼東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