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一日,曹操押後而來,問明戰況,點評道:“願賭服輸,既然是子孝勝了,這次的頭功那就是子孝的了。”夏侯惇武藝雖然要比曹仁略高,但曹仁用兵卻要高上一線,所以反倒先一步攻入城中,夏侯惇對此甚是不悅,但也正如曹操所言“願賭服輸”,只能點頭同意。
曹操卻又道:“子孝既然取了頭功,下一戰不若讓元讓先行?”
雖是發問,但曹仁深知曹操秉性,當即應道:“丞相所言極是,接下來堵陽就交給元讓將軍好了。只是元讓將軍可要快點,不然要是像今次這般,耽誤了行程就不好了。”
曹仁還不是後來經過荊州之戰洗禮的曹仁,雖然應命,但還是忍不住刺了夏侯惇一句。
“是,多謝丞相。”
夏侯惇也是個火藥桶,一點就著,呼喝道:“丞相,屬下願立軍令狀,若是兩日之內拿不下堵陽,乞斬某頭!”
許縣與堵陽相距不遠,但趕路就得一天,也就說夏侯惇打定注意要一天,甚至是一戰拿下堵陽。
曹操對此卻並不反對,堵陽不過小城,他一點都不擔心,隨意道:“如此,元讓早去準備吧!”
“是,丞相。”
如曹操所想,堵陽城小民寡,哪經得住夏侯惇三面猛攻,旁說一日,便是半日也不用,夏侯惇便將其拿下,派人飛馬將捷報送往曹操處。
曹操乃命曹仁領兵往助夏侯惇,一道進軍。
夏侯惇得命,在堵陽稍作休整,然後與趕來的曹仁匯合,一道徑撲宛城。
二將領軍至博望,均是踟躕不前,就一眾大軍擺開,於嚮導官問道:“此處乃是何地?”
“前面便是博望城,後面乃是羅川口。”
夏侯惇對曹仁道:“子孝且壓住陣腳,惇自往前一嘆。”曹仁心中雖是不願,但見此地也覺得是個埋伏的好境地,便沒有拒絕。
夏侯惇打馬上前,只見右面山林飛鳥盤旋不定,心中立時冷笑不已,回得陣中,與曹仁言道:“前面果有伏軍,不過不知是誰懵懂無知,竟不知飛鳥不落林,此必有異之理。如此小瞧於某等,不若惇引兵在前,佯做被伏,子孝再從後殺來,你我前後夾擊滅了此僚。”
曹仁點頭同意,卻道:“甚好,但元讓乃右先鋒,豈能輕身犯險,不若讓仁領兵前去引誘伏兵。”
夏侯惇聞言不由暗自惱怒,但也只能應道:“既如此,子孝且小心。”
曹仁點點頭,點起人馬往前行去,夏侯惇則先一步領一半人馬躲到一旁。
曹仁驅兵往前,方至夏侯惇先前所至埋伏地點,只聞得一聲炮響,伏兵殺出。曹仁當即喝令眾人迎敵,與伏兵一番交戰,不等他佯做敗退,伏兵竟已然開始撤退。
“敵軍兇猛,眾兄弟且先撤,回城再做計較。”
曹仁心中氣急,聽著這話,更是急切,雖說他立了頭功,但誰會嫌功勞多,當即將夏侯惇先前所言盡數忘到腦後,呼喝道:“賊將休走!”
接著又高呼道:“眾將士隨某殺敵,盡誅賊眾!”
曹仁併力向前追敵,後邊的夏侯惇卻不知此事,只是按照約定領兵從後追了上去。追到曹仁與伏兵交戰地,夏侯惇看出了不同,但也沒放在心上,知道是伏兵太差,並非曹仁對手,是以被殺敗。
當下,夏侯惇也不再急追,只是緩慢跟了上去。
頭前曹仁只顧追敵,卻未曾發現四下已然非是寬闊大道,而是扁窄小道,四面又蘆葦叢生。
“賊將休走,留下命來!”曹仁猶自大呼,卻陡然一聲炮響傳來。
“不好!還有伏兵!”
曹仁轟然大驚,急忙欲整頓兵馬,卻見手下大軍前後拖得老長,四下又火光咋起。
“速退,賊子這是想要燒死我們,快走!”
曹仁疾呼,但道路狹窄,急切間卻是反倒引得人心惶惶,亂糟糟的,速度反而降了下來。此時天氣正熱,火勢兇猛不已。
本在後邊慢悠悠跟著的夏侯惇見道路變窄,正覺不妥,就見前面火起,亦是大驚:不好,子孝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