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中山國不到半年,洪禧四年正月,三藩之北的琉球王突兀跟風,也上了請旨內附的奏摺,措辭行止就不是用“誠懇”二字夠形容的了,琉球使節跪在乾清宮的大殿上,首尾就兩句話:“我們殿下說了,陛下一日不能答應,陪臣一日不能離京!陛下實在嫌棄我們琉球,藩國上下一體投海,決不二次見辱倭奴之手。”
琉球與中山、龍香國並稱為“尚氏三藩”,共有海島三百餘處,其地北連扶桑、南接中山、西靠琉璃島,朱太祖開國初年便已認供朝明,延於大青定鼎,素來孝敬不缺、恭順有禮。萬曆皇帝在位中葉,琉球王被東瀛國薩摩藩擄劫逼迫,割讓奄美諸島於扶桑,直至永泰末年,青英媾和通商,琉球眼見宗國大建水師,自然生出收復舊土的期盼,自洪禧二年起,在琴思陽的支援下,琉球王連進三道求恩奏摺,成功換來洪禧帝降詔東瀛還疆琉球的聖諭,薩摩藩雖不服順,南洋水師倒有了一試鋒芒的理由,加之東瀛幕府在新帝登基時告了朝雲公主的黑狀,琴思陽想當然要給他三分琴色瞧看,以不尊天子詔命為由,南洋水師在琉球國王的指引配合下打的奄美倭軍措手不及。薩摩藩船少兵寡,只能忍氣吞聲嚥下了這樣一個啞巴虧,琉球王感激不盡,大出庫藏酬贈南洋水師,琴思陽倒還謙遜,辦好了差使直接做移交,理由也簡單:琉球國雖然是大青的藩屬,多多少少還要顧及物議的,如果駐紮時間過長,知道的是我們幫著琉球維持秩序,不知道的還以為大青假公濟私貪圖諸侯領土呢。
琉球王越發感念,親自寫了謝恩摺子遞送京城,再四表達琉球上下的感激之意。
緊隨其後,琴思陽又做中搭橋送了一個極大的餡餅給琉球王。
琉球國得天獨厚,具有銜接高麗、東瀛、中山、龍香國的天然地理優勢,琴思陽建議,將奄美群島最南部的德島劃為中轉商埠,一來可以籍此增加琉球商稅;二則南洋水師可以護衛商旅為名防備東瀛再行侵襲,對琉球國是有利無害的。
擔憂薩摩軍捲土報復的琉球王不消多想,立刻採納了這個看似有益無害的主意,當然了,作為報答,大青國的商旅是不需繳納過關稅負的。
自以為吞下餡餅的琉球王沒能在收復故土的喜悅中沉浸幾天,藩國百姓很快迎來了加倍苦楚的日子。
如何評價北界的東瀛倭奴呢?說的好聽,他們富有冒險精神;確切來講,那就是一群具有一文搏千金的豪賭病態心理的瘋子,有忌大青兵威,薩摩藩最初是不敢觸動南洋水師鋒芒的,待聽說整船金銀運送德島,三分的不甘心登時漲到十三分,一年之內七侵琉球,那還是能夠形成規模的軍事行動,以寇盜形式大肆襲略的次數就更加數不清了,南洋水師不能日日警戒,舉國上下苦不堪言,風聞東瀛頗有重複萬曆舊事的念頭,琉球王吃嚇不小,未免國破喪身之辱,終於在臣屬的建議下效仿中山,遞上了內附為縣的請恩本章。
天子的批覆未達琉球,洪禧四年二月以後,在西征之戰最為膠著的關口,朝廷接二連三的收到了三藩之南......龍香國國的請願本章。
龍香國國雖然沒有請旨內附,所呈奏摺還是頗有意味的,中間傳達的三條資訊終於引起了洪禧皇帝的警覺。
首先,龍香國女主準備退位了,理由比較官方:積勞成疾、難堪負重。
藩王更替是常有之事,洪禧帝並未多加留意,繼續往下看,後頭是為王儲請封的摺子,順理成章便在後頭批了一個“準”字。
關鍵在於第三條。
準國王尚梭羅聲情並茂的上了一份奏摺,言說女主勤政為民,依舊不免運勢坎坷的結果,經過方士推演,必須有大德智慧的鳳命貴女監國三年,龍香國才能擺脫日益傾頹的國運,希望天子體念下情,為龍香國千萬生靈計,揀擇符合條件的皇室公主坐鎮龍香國,順天意應民情,舉國上下必然感激涕零,永遠牢記皇帝的大恩大德。
以此來看,大約三五章內就能完結正文了。讀者們想看什麼番外可以提前講(最好是建立在本文設定之上的番外),還有一些過程中沒有解釋的懸案,大家如果想知道內幕也可以提出來。目前有計劃要寫的番外有兩個:其一是顧茗的追妻之路;其二是顧萱的馭夫之道。至於洪禧朝的後宮爭鬥和儲位之爭,有計劃要把德妃寫一寫。
不需要深入分析,尚梭羅的目標人物直指貞聖安國朝雲長公主琴曌。
洪禧皇帝還算沉得住氣,不便直接回復,將龍香國所請下發廷議,要求文武百官共商對策。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假方士讖言大行竊國之舉。宗室親貴們沒有想到朝雲公主會來這樣一手,一時間真就沒了多餘話說,
洪禧帝直接點名:“顧卿,你曾出使龍香國,又為外務部尚書,覺得這件事要如何處分更為妥當?”
顧長白(魔坤)揚聲答對:“公主早有囑託,但為陛下所需,自會不辭勞苦,甘降坤殿之貴下負千乘勞責。”
洪禧帝又問:“諸卿以為如何?”
令皇帝意想不到的是,包括恂郡王在內,滿朝文武沒有一個人出列反對。
時間拉回到皇帝叫大起的兩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