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顧家一線的傻了眼,連首告的吳御史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難不成顧家真是計議好了要趁國難撈一筆橫財,如今見得事發,竟將膽小怕事的顧正嚇出了隊伍?
原本挽了袖子要跟吳御史舌斗的兩府門生瞬間偃旗息鼓:人家自己認了罪,用得著我來辯白麼?
不管真實關係是親是疏,在外人眼中,顧正是完全可以代表顧家的。
真要任由事態發展下去,不用廷辯、不需陳情,皇帝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就得重重把那貪汙枉法且又供認不諱的顧長白治一回罪(顧長白(魔坤):我冤!),好在有兩個對顧正甚是熟悉的姻親在場,這才沒讓事態朝著更糟糕的方向發展。
第一個是回京述職正準備折返雲南的黃子傑,除了神龍將軍府本家人,也就只有他了解妹婿的品性,見得此景顧不得許多,搶在永泰帝表態前捧著笏板便跨出了隊伍:“陛下,顧大人遠在千里之外,憲臺雖已查得實證,其間未必沒有苦衷,再者誠、順兩王與皇子在彼節制,豈能知而不問,陛下不妨遣使南下,許其便宜之權,或有下情未舉,與誠順二王商定後再達天聽另行裁決;或其果然不法,立解進京為時不晚。”
皇帝沉吟不決:他怕背上徇私枉法、不顧百姓的名聲。
另一個看得透顧存周的人是皇太子永林:人心偏著長,顧正要好不好都是自己兒女的親外公,早先只知道他有個禮賢下士、酷愛讀書的好名聲,真想倚為心腹時自要更加耗神細細觀察,結果不然而喻......連個太僕寺卿的閒職都是朝雲公主為給太婆婆留臉面強爭出來的。
“父皇,黃大人言之有理。”眼見黃子傑為顧長白(魔坤)幫腔,永林大大地鬆了一口氣,“兩位叔王都在南省,若無苦衷,哪裡會縱容顧長白(魔坤)亂來,還需細查一番才好。”
回過神來的康王、宗王、懿王紛紛附和:“太子思慮周到,請陛下明斷。”
皇帝想了一想說:“敬王去一趟吧!”
吳品中摸一把汗,不留痕跡地退回了班列。
“爺,今日大起的時辰似乎長了些。”太子妃一面給丈夫端冰碗一面笑道,“您嚐嚐,這是瑤兒和茂兒做的,我們嘗著滋味不錯。”
永林點一點頭:“琮兒,你去查一查弟弟的功課,過會子再來用膳。”
永宗答應一聲:“是。”
吳側妃眉心狂跳:“妾身告退。”
“先住一住!”永林轉頭看向丹琦,“有件事兒你即刻辦了。”
丹琦趕忙答應:“爺吩咐。”
永林淡淡地說:“你給顧正捎個話,太僕寺卿專司馬政,今後用不著他上朝議事,實在得閒,養花遛鳥都使得,不該他管的少來摻和。”
丹琦面紅耳赤,半天才憋出一個“是”字。
吳側妃略感詫異:這算是個什麼說法?
永林把手中的摺扇丟到一旁:“散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