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母聽完一笑,龍汐(紫夕)也大大地鬆了口氣。
看來,這探春姑娘果然是個心思玲瓏剔透的,若不是如此,她們也不會想著送探春去元春身邊,若是個看不透的,日後姐妹爭寵,起了齷齪,這才是得不償失。
龍汐(紫夕)想起原著中元春後來是有了龍脈的,於是特意叮囑探春,萬一元春有了身子,要特別當心元春的飲食。
探春臨出發前請求賈母和龍汐(紫夕)幫她看顧趙姨娘和賈環。
龍汐(紫夕)沒想到這姑娘平日裡一副和兩人劃清界限的模樣,心裡卻還是放不下,若不是要進宮了再無法親自看護,想必也不會說出來,真是口硬心軟。
她真誠地答應了下來,對這個三姑娘多了幾分好感!這樣重感情的姑娘,若是日後她得了什麼機緣,也一定會看顧賈家的。最主要的是,她還是喜歡和心裡有牽掛的人打交道,她們有底線,有尊嚴。
在龍汐(紫夕)的管理之下,榮國府上下貫徹實施了控制成本,開源節流,由奢入簡的方針,實行承包責任制度,每個人都對這個左家庭多了一份責任感。
這樣一來,賈府的財政問題雖然沒有完全解除,卻也緩解了不少。
賈母逼著王夫人認了龍汐(紫夕)做乾女兒,之後她就把龍汐(紫夕)當自己的孫女兒一般看待,甚至還讓汐(紫夕)姓了賈。
正在榮國府出現一片健康向上的好氣象時,宮裡的老太妃薨了。
賈母身為誥命夫人自然要去入朝隨祭。
龍汐(紫夕)前些時候一直在替家裡的姑娘們留意不錯的家族和夫婿人選,如今倒是有了個名正言順的機會跟著賈母去接觸各位高門夫人。
還好賈母這個角色的年紀夠大,尊老愛幼似乎在這裡也行得通,況且賈母言行也很得體,是以命婦們無論品級如何都挺給面子的,對龍汐(紫夕)這個榮國府的實際的當家人也十分客氣,這讓龍汐(紫夕)很是鬆了口氣。
貴婦之中身份最高的便是北靜王的母妃,看著端莊高貴,很有大家風範。而北靜王妃看著也是個溫柔嫻靜的大家閨秀!
龍汐(紫夕)結合著之前打聽回來的資料,很快鎖定了幾家不錯的選擇,跟她們的夫人奶奶們走得近了些,先混個臉熟,順便讓人知道賈家有幾個不錯的適齡姑娘。
這當然得委婉著來,比如“這是我家二姐姐連夜給老太君繡的抹額,說是擔心她被風吹了又鬧頭疼,好生孝順”之類隨意閒聊的話語,若是要想看媳婦的人家聽到這樣的話自然會留心,往往越是這般不帶目的的閒談說出去的資訊反而更能得到人家的重視和信任。
這其中神武將軍馮唐嫡子馮紫英,還有寶玉的好友衛若蘭等人都是不錯的人選,算是高門大戶了,但不少朝中新貴的家眷瞧著也不錯,若是嫁過去也是門當戶對的。
反正只是初步接觸,可以慢慢相看。
但是龍汐(紫夕)沒有想到的是,她熱心當個紅娘,為迎春、惜春相看著,別人也相看她,她自己倒是被北靜王的母妃看上了。
事情的起因是北靜王母妃想吃東坡肉,但因為正在為太妃服喪,卻又不敢吃肉。
賈母知道了此事之後,想起龍汐(紫夕)會做素食東坡肉,不僅看起來像真的東坡肉,而且味道也像,於是就命龍汐(紫夕)做了送過去。
北靜王的母妃吃了素東坡肉,十分讚賞,順帶著跟她閒聊幾句,就發現這小姑娘聰慧大方,應對得體,自此就對龍汐(紫夕)留了心。
經過一段時日的相處,她覺得龍汐(紫夕)蕙質蘭心,有能力,有擔當,聰明伶俐又善良,很有她年輕時候的風采,回家就跟自家兒子北靜王水溶說了,這是後話了。
龍汐(紫夕)她們在外面呆了一個多月,突然傳來了賈敬過世的訊息,龍汐(紫夕)一愣之下才想起來國喪期間還有這麼一出。
賈敬,這個賈家曾經難得的科舉人才,丙辰科進士,不好仕途,偏偏喜歡尋仙問道,最後更是吃丹藥吃到暴斃,也真是讓人無話可說。
出了這事,賈家眾人又急匆匆地啟程往回趕,到家之後發覺大人都不在的這些日子,家裡竟然沒有一絲混亂。
迎春、探春和李紈竟然將偌大一個榮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本來留下來管家的尤大奶奶只要看好寧國府就好了,實在是省心不少。
龍汐(紫夕)十分欣慰,看來只要給姑娘們機會歷練,她們還是會成長,能撐得住場面的。
從前的賈母就是對喜歡的孩子太過溺愛,對不在意的孩子太過疏忽,這才導致榮國府的下一代都成不了事,別說外頭那些教養得當的大戶人家子弟,就是寶釵這個皇商家的姑娘都比不上。
龍汐(紫夕)看到自己在“崗前培訓計劃”有了成果,越發自信賣力,把這一場喪事辦得是體體面面,妥妥當當。
而前來弔唁的人之中,有一位如星如月的貴客,正是《紅樓夢》原著中提及的北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