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魔坤做了一個深呼吸的動作,一臉陶醉地說:“正如你們在影片中所見,這裡的天空很藍,大氣層還沒有遭到毀滅性的破壞。這裡的空氣很清新,我不用戴防毒面具,自由地呼吸著它,這種感覺真的是太美妙了!”
他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我遇到了一位地球的妙齡少女,芳齡十七歲零十個月,名字叫做龍汐。我本來是想對她的身體進行解剖的,不過,她畢竟救了我,我暫時放過她吧。而且,我擁有我自己發明的先進的醫療透視探測儀,目前還沒有修理好。一旦透視探測儀正常使用,即使不解剖,我也能清楚地看到她的身體的所有構造,包括她的每一條神經和毛細血管,還有每一塊骨頭。龍汐聰明而善良,而且對地球很熟悉,或許她可以當我的助手?當然,我的助手不是那麼好當的,我已經設定了一些關卡,作為對她的考驗。她只有順利透過過重重關卡,才有資格當我的助手。我給這個少女取了個代號,叫做D1,她是我在地球遇到的第一個研究物件。我在她的頭腦中安裝了了晶片,是我頭腦中的高智慧晶片的附屬晶片。”
龍汐吃驚不小,心碎欲裂,顫聲說:“原來你是為了這個才接近我的?”
魔坤連忙說:“不是啦!我只是想你更瞭解我一點!你繼續聽下去嘛!”
影片裡的魔坤接著說:“這些附屬晶片是我根據我爸爸留給我的資料創造出來的,他把資料儲存在高智慧晶片中了。這些附屬晶片在某一個溫度下是可以轉變成液態的。只要把附屬晶片變成液體的狀態,再裝入針筒中,給人的腦子打上一針,晶片就能順利地進入人腦,跟腦漿混合在一起。這過程非常短暫,也基本上沒多大痛楚,操作起來很方便。然後,我就可以透過腦電波對自己腦袋裡的高智慧晶片釋出命令,讀取他們的記憶,知道他們的真實想法,也可以讓他們產生幻覺,還能讓他們幫我做其他實驗,比如,讓兩個人類交換腦意識的實驗。”
龍汐有些害怕地說:“原來你是個瘋狂科學家!”
魔坤對龍汐說:“以前我從沒有跟別人講過自己的身世吧,包括SU和TI。不知道為什麼,我對你有傾訴的慾望。這高智慧晶片是我父親發明的,我才剛出生,我母親就把這晶片植入我的大腦中。因為有了這晶片,我的大腦就成了最強大腦。比如我的數學方面的運算能力,堪比BT星球第一流的電腦。我的晶片對D1腦中的晶片有絕對的操控權。我因此看到了你的所有回憶,並且複製了一份在我的晶片上。我隨時都可以透過晶片釋出命令,使你的某一段記憶被刪除和恢復,也可以隨時讓你產生幻覺,這幻覺是根據你的喜好和畏懼的東西創造出來的,栩栩如生。我也可以透過開啟晶片的‘獲取想法’功能知道你確切想法。不過,我也不會經常開啟這個功能。一來,那樣對晶片的損耗比較大。我腦中的高智慧晶片已經用了二十三年了,估計很快就消耗完了。看來我要儘快重新制作一塊新的高智慧晶片替換它;二來,每次都不需要猜測,隨時都知道你的想法,實在是太無趣了。生命太短暫,我們需要給自己多找點樂子!”
龍汐氣得渾身發抖,說:“在你的心目中,我就是一個樂子?”
魔坤沒有回答,影片中的魔坤好像是替他回答了:“告訴你一件好笑的事情!我故意模仿D1的記憶中的電影片段,把手掌放到她的後腦勺上,讓她以為我有超能力。就讓她這麼以為吧。如果所有地球人都像她這麼認為,那他們就會畏懼我,就會很容易被我控制。透過對D1的回憶的觀察,我發現地球人的生活方式跟我們星球的古老文獻中所記載的五百年前的古代人差不多。”
龍汐的身體顫抖得如同枝頭上的一片搖搖欲墜的樹葉。傷心,太傷心了!原來在他的眼裡,我只是一個研究物件!D1!我還以為......我還以為......
影片中的魔坤說:“具體的觀察結果如下:D1的父母在她出生不久之後就因為車禍去世了。這在我們BT星球人看來,是非常罕有的死法。因為我們都是乘坐家用智慧汽車出行的,根本不需要自己開車,車與車之間有很強很靈敏的超聲波感應系統,車禍的發生率幾乎為零。D1是由她的外婆養大的,外婆就是她母親的母親,今年八十二歲。如果我們星球沒有受到嚴重汙染的話,那我們星球人的人均壽命應該會大於一百五十歲,因為我們的基因遺傳學和醫學比地球先進很多很多。D1是吃外婆喂的羊奶長大的,是她外婆自己養的奶羊。她外婆很疼愛她......”
魔坤猛然發現龍汐正在無聲地哭泣,晶瑩的眼淚從美麗的眼睛湧出來,一滴滴地落到臉龐上,他立刻連忙終止了她的腦海裡的幻象。
看著淚流滿面的龍汐,魔坤有些不知所措地問:“我是不是做錯了什麼?為什麼你的反應這麼激烈?”
龍汐搖著頭,不肯回答。
魔坤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被她狠狠地甩開。
魔坤慌了,顫聲說:“從來沒有人疼愛過我,我根本不知道被人疼愛是什麼滋味!我也沒有談過戀愛,不知道應該怎麼哄女孩子。”
龍汐聽到他說沒有談過戀愛,覺得心裡好受了些,問:“SU肚子裡的孩子......是誰的?”
魔坤說:“嚴格來說,那個在她的子宮內的胚胎並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她自己的克隆胚胎。她是BT星球最年輕的克隆技術方面的女科學家,她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所以運用最先進的克隆人技術克隆了自己。如果孩子順利出世的話,將會是一個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克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