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智韋態度堅決,說起來也不失為一種應對的手段。特殊情況特殊對待,危急之時,以強硬的手段使得大家齊心協心也是梟雄的做法。
可壞就壞在,雖然封了城,但耶律智韋卻受不了壓力,面對著城內很多權貴們的置疑,他竟然同意會保護對方的財產,同意對方可以有糧不出。
在他看來,即是把人強行留下來了,那財產就不能在搶奪,不然的話,這些權貴一旦真的造起反來,便是他也承受不起。
只是可惜,他一心想的就是這些權貴們的利益,卻忘記了,一旦封閉了城門,城內最多的不是權貴,而是最底層的百姓。
城門關了,權貴們還不出糧,這讓百姓怎麼活?
原本,城內沒有了糧食,他們還可以逃出去尋求生機。雖然說逃出去在糧荒的大環境之下,找到糧食的可能性也很小,但也不失為一個出路。
人有了選擇就不會拼命,就不會走向絕路。
可是現在,城也不讓他們出,還不給他們糧,這不是逼著他們起來造反又是在做什麼?
有時候就是如此,一些普通人可以看出有事情的事情,權貴們就硬是看出不來,發下的那個政策直叫人啼笑皆非。
和平時期,政策錯了,下面人的笑笑罵罵,當成一個笑話講也就算了。回頭上面人看出問題所在,隨便找一個背鍋之人,在重新更改政策就是。可是在戰時,一旦方法錯了,那就是要出大問題的。
或許耶律智韋等人高高在上習慣了,從不把底層的百姓放在眼中。可那是因為百姓在這裡活不了還可以走,去其它的地方謀生,一旦封了城,那就是連最後一條退路都給斬斷,若是如此的話,那當真就是在逼著他們拿命來拼。
遼陽城內,龍隱隊員早就混跡了進去,當城門一關閉,且城內的很多糧店又跟著一起漲了一波價之後,這個訊息迅速就被傳送到蘇石的耳中。
初一得到這個訊息的時候,蘇石整個人都愣住了。
這個結果是他之前萬萬不曾想到的。
大戰之前,蘇石做了好幾種預案,其中即有對方死守城池龍軍要怎麼做,也有對方如果棄城他們要怎麼做,可就是從來沒有想過會發生眼前這樣的事情。
封城了,還要給糧食來一個大漲價,耶律智韋他們是有多麼的沒見過錢,都這種時候了,還想著借糧荒來發家,難道他們不知道,百姓無糧可吃,為了活命,他們是什麼都可以做出的嗎?
如果可能的話,蘇石真想開啟耶律智韋的腦袋看看,看看裡面都長了什麼,他又想的是什麼。
「呵呵,好呀,好呀,真是豬一樣的敵人。不!比豬還蠢。」想了好一會之後,蘇石便忍不住大笑了起來。
大笑的過程之中,蘇石就知曉,這一次他一定會拿下東京城,且還可能付出的代價比計劃中還要少很多。
攻打碉樓的戰事還在繼續,越打越有經驗的龍軍配合更加默契,第二天又攻下了三百個雕樓。至此,去了一半多的障礙。
也就是這一天,耶律智韋的求援急報送到了上京城,出現在了遼興宗的龍案之上。
這一幕何曾相似,之前就有這樣的求援急報送來,這才事隔幾個月的時間,又來求援了?
遼興宗開啟了奏書,看到不光是耶律智韋,其它城內的一些權貴也都一併簽了字,他就知道,這一次東京怕是又要危險了。
「來人,傳耶律仁先入宮。」
如此,剛回家才歇息了幾日的耶律仁先又接下了差事,不得不重新掛甲領兵,招呼起之前那些剛被潛送回原籍的遼軍再度進行集合。
既然是集合,總是需要時間的,更不要說在交通極為不發達的古代,想
要集結兵力,向來就是一個費時間的活。
耶律仁先還有調兵的時候,第四日上午,東京遼陽城外的所有碉樓盡數被拔。
其速度比預計的快了大半天的時間,主要原因就是好多守碉樓的遼兵最後都棄樓而逃了。
眼看著守樓就是一個死字,連龍軍的面都見不到,碉樓便坍塌,這讓他們哪裡還有勇氣繼續的留守?
外圍在沒有了遼兵之後,遼陽城池便這樣赤·裸·裸般的擺在了龍軍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