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龐籍的解釋,包拯冷麵以對。
早知道這樣的話,你龐籍當初為何不勸慰荊王殿下出於相救於蘇石。
當初旁觀來著的,現在說自己委屈了,活該!
龐籍依舊陪著笑,然後把官家之意給大概說了出來。
在發現用武力不能把蘇石如何之後,趙禎也不得不後退一步,不在針對蘇石的同時,提出了兩個要求。
第一,蘇石不能留在趙宋境內,不然的話,這就是對趙宋王朝的褻瀆。如果他真這樣做,大不了魚死網破,宋軍也不會饒了他。
第二,蘇石要把華夏銀行中的存銀都拿出來。你人可以走,但錢要留下。
這兩點是趙禎所要求的。其中第一點是必須做到,第二點可以打一個商量。
所謂的商量,就是蘇石可以適當地截留一部分錢財,但要交出大部分來才行。
等著龐籍剛剛說完,包拯便怒及反問著,「龐相公,你認為這可能嗎?蘇石會答應嗎?」
「這個...」龐籍有些不知道說什麼好。
如果當時蘇石離京的時候,趙禎沒有派禁軍追殺,而是放由蘇石離去,有些事情還是可以商量的。
現在大軍派出去了,卻是打了敗仗,然後想起和談,天下間哪裡有那麼多的好事情,且還都要輪到你的身上呢?
龐籍也知曉事情有些不好辦,但這是官家的意思,他不敢抗旨,看向包拯只好說道:「總是試一試的,蘇石有錢,或許他真不在乎這些事情呢?」
包拯不說話了,他知道想要辦成這兩點很困難,可就如龐籍所說,這是官家的旨意,作為臣子,他總是試一試的。
兩人暫時地達成了共識之後,包拯就親寫了一封書信,著膽大之人去找已經來到附近的蘇家軍,把要見面的信件送到蘇石手中。
包拯來信,要和自己見面,蘇石沒有拒絕。
他雖然決定走了,但有些事情也要說一個明白,他可不想走得這般不明不白。
蘇石答應了下來,兩天之後,當城寨中,蘇石就與包拯和龐籍見了面。
會面的地址是包拯定的,就在當城寨外的一棵大樹之下。
大樹外圍,至少有五百宋軍站立於此。而在更外圍,還不知道埋伏了多少的宋軍。
蘇石如約而來,騎著白馬的他,只帶騎兵一百。
當看到蘇石只帶百名騎兵而來時,便是連龐籍都忍不住地讚道:「此子有大將之風。」
大樹之下,蘇石下馬,大步來到包拯與龐籍
的對面拱了拱手道:「久違了。」
沒有任何的稱呼,這是蘇石在發洩心中不滿的一種方式。
龐籍強擠笑顏的拱了拱手。現在的蘇石已經不是趙宋的臣子,這一刻龐籍對於蘇石而言,已然沒有了任何的價值,自然而然也就擺不了什麼譜來。
倒是包拯,語氣還是一如既往般的親切,甚至一見面還打趣的說著,「石哥兒,你好大的膽量,竟然帶百人就敢赴約,難道就不怕這其中有什麼陷井?」
「包相公不是這樣的人。」蘇石笑著回答。
僅是一句話,便讓包拯臉上笑容更盛,這可是蘇石對他的一種信任。當然,如果沒有後半句就更好了。「如果這是陷阱,某也不怕,因為打起仗來你們還真不是對手。」
蘇石很自信,說起這些話的時候,更是沒有半點的猶豫之意。
現在的蘇石,可以藉著系統之力,一拳打出七百斤的力量。且只要信仰點有,他的體力就不會枯竭,這一點是所有人都比之不了。
自身實力的強大增強了他的自信,五里之外八百黑騎以及一大隊近兩千的蘇家軍也在嚴陣以待,這同樣也是蘇石的底氣之一。
蘇石後半句一說,包拯就是一頭的黑線。
這話初聽很狂傲,但也是事實。
至少,就包拯所知,如果他下令北境之軍圍剿蘇石的話,怕還真不會有多少人賣力。不僅如此,怕還有些人會反過來站在蘇石那一邊。
就像是這一次,蘇石已經來到了北境,但包拯就是不敢把訊息公開,就是生怕會出什麼意外。
別看這一年多來,包拯一直呆在北境,為百姓做了不少的實事。可若是說到影響力來,他還是遠遠不及蘇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