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姜大真人足足發了三次殺機。
第一次殺機,陳書華近乎於灰飛煙滅,最終靠著「太素玄功」化解。
第二次殺機,陳書華也是近乎身死,不得不讓巫羅降臨人間。
第三次殺機,因為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被巫羅以血河化解。
姜大真人以一條性命打了別人三條性命,不能說是弱了,無奈巫羅也不是等閒之輩。陳書華是新晉仙人,巫羅可不是,「古仙」之所以有一個「古」字,就是字面意思,若論成仙之早,姜大真人在巫羅面前也只是個孩子。
只是巫羅受限於天劫,不能輕易降臨人間,更難以發揮出全部實力,就是龍氣製造的神降化身也不如陳書華這位貨真價實的仙人。
更何況姜大真人兩次動用「素王」已經傷了元氣。
姜大真人還能稍稍佔據上風,已經是仙物之功了。
不過姜大真人並非孤身一人。
道士和靈官們逐漸現身,遍佈天上,圍繞一圈,俯瞰下方,就如話本中的天兵天將。
此時大陣不再是困人為主,星空逐漸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另外一方陣法,「五雷誅魔大陣」,所以星空化作了雷雲,彷彿一座雷池。
按照道理來說,三位一品靈官就能對抗一位仙人,甚至姜大真人帶著兩位靈官就能攻入巫羅的神國之中,只是這種對抗並非以殺人為前提。
殺死一位仙人和重傷一位仙人是兩個概念。殺死一位神仙就更是另外一個概念了。
如果一個仙人執意要逃,絕不死戰到底,那麼想要將其徹底殺死,那就很難了。
兩個仙人死戰到底,肯定會死一個。一追一逃,換成兩個仙人追殺一人,也未必十拿九穩。
陳書華肯定不會傻站在原地跟姜大真人大戰三百回合,所以姜大真人的大部分計劃內容都在於如何阻止陳書華外逃,而不是讓三位一品靈官助陣。
說白了,姜大真人考慮的不是取勝,而是如何不留後患。
此時情況有變,立刻啟動備用計劃。
五位造化階段的道士維持「五雷誅魔大陣」,醞釀天雷,三位一品靈官則脫離了陣法,身上的靈官甲冑開始變化,身後出現一個玄色圓盤,然後如拼圖一般分解成無數不規則碎片,重組的同時向外層層延伸,最終化作一個太極八卦的道門標識。
這是一品靈官的第二重形態,圓盤的作用便是連通玉京的「三十三天」,隔空獲得更為磅礴的神力,類似於古仙們的神降。
「惟道是從!」三個聲音同時響起。
不過巫羅也沒有坐以待斃,伸手召喚了一座比城門更高的巨大門樓,飛簷黑瓦,門戶緊閉。
門戶緩緩開啟,開門聲音滾滾如悶雷,依稀可見門後有一道巨大身影,頭戴平天冠,珠簾遮蔽了面容,只能看到一個下巴。
正是司命真君。
神降有多種方式,並不是非要容器不可,也可以用神力造就化身投影,比如巫羅在措溫布上空擊沉「應龍」,便沒有使用任何容器,也並非真身降臨。
只是這種方式極為消耗神力,等閒不會使用。
此時司命真君便是以這種無容器方式進行神降。
巫
羅與司命真君從來都是形影不離,這也在情理之中。
轉眼之間,彷彿直通幽冥的巨大門戶已經開啟了半數,可見司命真君的兩隻巨掌撐住兩扇門戶的邊緣,正在加速門戶開啟的速度。
若是司命真君也降臨此地,雖然不能發揮出全部實力,但也勝過普通的偽仙,還是會生出許多變數。
【鑑於大環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