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爐的製作不能停,只等冬日來臨再推向市場,鐵不多了,還得找陸志明解決。
細鹽、瓷器工坊一直都開足馬力在生產,這一塊已經很成熟,倒是不用怎麼操心。
酒和花露水也已經教會了陳旭陳光他們,剩下的就是要叮囑他們抓緊這個時節,將薄荷與金銀花的扦插種植搞起來。
至於豬肉,李思的想法是直接做成肉乾、臘肉的形式再販賣,否則運輸種豬到京都也是個麻煩事。至少目前沒工夫弄這一塊。
還有棉花種植與桑蠶養殖,這一塊只能交給王嬸了。
一條條梳理過去,李思覺得李家村這邊的事也交代的差不多了。
現在就等江應流的那幾個同窗過來,交代一下就要準備動身前往京都了。
說實話,李思對京都之行是做足了心理建設。
到了洛朝權力的中心,天知道會遇到什麼麻煩。
想也無用,只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罷了。
李思交代了幾個學生幾句,起身到英烈碑的工地視察。
這是李家村的重點工程。
青山上的戰士們除了執勤巡邏的,幾乎都在此地幫工。
徐立正好在工地外搬運木頭,遠遠看見李思過來,將扛著的巨木放下,上前見禮。
“都還好吧?”
“挺好的,大夥都很感激少爺。”
徐立眼裡有著激動。
這位少爺給他們的感覺與眾不同。
不是那種口頭上喊著兄弟,背地裡卻你行你上的那種虛偽作派。
為這樣的主子賣命,他們心安。
而且,少爺還專門說了,要讓兄弟們在明年內成親,要有自己的家室,要延續血脈。
以後危險的任務,會優先考慮有子嗣的人。
“那就好,你忙,我隨便走走看看。”
李思拍了拍徐立肩膀,朝工地裡走去。
遠遠望去,條石堆砌而成的九級臺階已經就位。
中心壘起來的巨石看上去氣勢恢宏。
工地上的人知道李思到來,一個個圍了過來,“侯爺好”的問候聲不絕於耳。
尤其是永澤縣遷徙過來的那些人,激動的跪了下去。
李思將眾人一一扶起,笑道:“到了李家村就是自己人,諸位不要有什麼負擔,若有困難儘管開口,能幫的我一定幫。”
“侯爺大義,吃穿不愁,還有工錢,鄉親們都想著給侯爺供奉長生牌呢。”
“沒困難就好。”李思笑著接道:“不日我將前往京都,但諸位放心,李家村的一切照舊,好日子在後頭呢。”
與鄉親們聊了一會,又指點了一些安裝不到位的地方,李思回到了家中。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洛都,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