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茂名等人久經商場,對於商社的模式並不陌生。
待李思回到巖洞裡時,眾人已經拿出了章程。
茂名遠洋商社,徐茂名領銜出資銀錢二十五萬兩,佔比五成份額;另外十六戶中小商戶出資二十五萬兩,合計佔比五成份額。
永記遠洋商社,易永領銜出資銀錢二十萬兩,佔比五成份額;另外二十戶中小商戶出資二十萬兩,合計佔比五成份額。
德盛遠洋商社,郭德勝領銜出資銀錢十五萬兩,佔比五成份額;剩下的十八戶中小商戶出資十五萬兩,合計佔比五成份額。
三家商社攏共能籌集到的銀錢有一百二十萬兩。
當然,這些出資肯定有水分,且不會一步到位。
但哪怕到位一半,這個體量也是讓李思暗自咋舌。
怕是洛朝國庫都沒這麼多銀錢吧。
這還只是洛朝地方上的豪強,那六大世家兩朝累積下來的財富,得到什麼程度?
李思對富可敵國有了直觀的概念。
再看看他們的報價。
細鹽每鬥1200文。
洛朝目前的青鹽價格也在每鬥1000至1200文。
這種青鹽純度不夠,使用前還需加水化掉,除去渣滓後才能入菜。
且大都有苦、澀味。
洛朝的計量沿用前朝。
一升約為地球上的600毫升;一斤則為十六兩。
李思對這種非標準計量單位深惡痛絕。
三年了,他還是喜歡折算成自己習慣的計算方式。
混雜了雜質的鹽比重按2.0計,一斗約為19斤。
按1200文算,青鹽價格為63文每斤。
李家村窯洞裡的存鹽最多不過五萬鬥。
這還是一年半載時間慢慢留存下來的。
李家為什麼沒錢?
賺的錢全變成貨了。
而這,也不過六萬兩銀子的價值。
李思再次感慨這些商賈的壕橫,開始看起瓷器的報價。
小件瓷器每件80文,大件400文至500文不等。
瓷器買賣還算不錯,庫存也就更少,衝頂了不過20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