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不敢貿然攻取潼關,因為張濟尚在宛城虎視眈眈,洛陽西城的防衛完全落在長槍營肩上,幾乎三分之二的搖錢樹都栽在這裡,安危不容有半點閃失。
眾將士給這些官員煮了幾鍋臊子面,差點沒把他們吃撐了,個個端著碗大口吸溜,還哪有什麼斯文之象,說是群豬同槽而食也不為過,可算讓幷州軍開了眼界。
不過他們吃飽之後,就忘了這份恩情,開始作威作福起來,甚至喝罵李言招待不周。翻臉比翻書還快,讓洛陽守軍上下無不憤怒,真後悔救了這群白眼狼。
遠在河東的皇甫彪接到飛鴿傳書,第一時間進宮面聖,請示如何行事。
一是要不要搜救獻帝,畢竟他明知道少帝尚在河東的情況下依然在長安稱帝,雖有董賊挾持之由,卻也屬謀逆叛亂之舉。二是營救出來的百官是進京面聖還是遣歸故里,如今河東人才濟濟,即便百官來朝該如何安置?這都是問題。
這一個臭番薯來的真不是時候,打了幷州一個措手不及,皇甫彪全無防備。
“愛卿,這些官員多是父皇在位時留下的人手,朕登基以來尚未臨政,對其知之甚少,實不知有無大才。”
少帝之前幾乎都是聽母親何後指示,而何後自然是聽何進所言,具體哪位大臣是賢良,哪位大臣是奸滑,他是真不知曉。
“陛下,陳留王之事該如何應對?”
皇甫彪這個稱呼用得很是得當,他沒有說成獻帝,而是稱呼為陳留王,這就很大程度緩解了同室操戈的風險。
“想董賊謀逆之時,兄弟二人在北邙山相扶逃命,陳留王處處維護,朕每每念及此處便潸然淚下,愛卿若有機會,定要救回陳留王!”
“是陛下!臣遵旨!以臣之意,若百官願歸故里,可配發路費,若願面聖效命,當考核政績。如是能吏,陛下可委以重任,若是庸才,也可甄別優劣。”
“准奏!就按愛卿之意辦吧!”
皇甫彪得到少帝首肯,心下大定,出宮告知信使令李言放手施為,另外尋找盧植商議官員考核制度,並加快徵兵進城,力求初春入駐洛陽,他預感洛陽會有壓力,最好能用充足的兵力震懾周邊諸州,不戰而屈人之兵。
與此同時,陳留王下落終於明瞭,原來是曹操秘密接走了他,還成立了新朝廷。
不日便昭告天下,封袁紹為大將軍,袁術為衛尉,曹操為丞相,劉備為黃門侍郎,在許昌登基的獻帝,真正與河東的少帝分庭抗禮起來。
曹操這一舉動確實是別出心裁,不但解除了皇甫彪在幷州狹天子以令諸侯的壓迫,還用獻帝搖旗吶喊,拉攏了不少支援勢力,尤其是南北二袁的捧場讓天下士子矚目,隱約已經有了蓋過了河東的勢頭。
幷州剛在司隸開發的洛陽再無拓展可能,三面環敵,源源不斷地增防,讓眾人處於一種觀望的姿態,誰也不想第一個火中取栗,局勢陷入僵持之中。
而袁紹受封大將軍之位以後,又打起了冀州的主意,畢竟他僅靠渤海一隅之地想逐鹿天下,那是痴心妄想,必須拿下錢糧豐足的冀州為基業,方可圖謀天下。
而洛陽此時抽調了幷州大批兵力,這就給了袁紹可趁之機,為了十拿九穩,他還拉攏北平公孫瓚入局,河北的局勢瞬間撲朔迷離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