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在崇德坊聽著眾人的議論。
“以在下來看此事不會善了,當年聽那安西四鎮的使者言語間頂撞了張陽,高昌就將安西四鎮平了!”
“你的意思是大唐和大食必定要開戰了?”有人高聲回道。
“正是如此,以那張陽的品行,大食使者必定沒有好下場,大食也一定會與大唐開戰。”
話音,剛落就又有人站出來高聲講道:“大唐不見得會與大食開戰,朝中早有論調,大唐不能窮兵黷武,大唐需要修生養息。”
要放以前哪有這種場合,給如此多的人議論政事的場所。
李承乾喝下一口茶水目不轉睛看著講話的人,正是因為有了科舉之後,朝中需要人才補充,需要眾多的科舉人士,這些都是預備官吏。
或許他們現在還不夠資格,但在李承乾看來這些人只要好好培養,給他們多給引導,這些人就可以成為朝中的骨幹臣子。
此事在朝中有不小的風波,張陽直到當天夜裡才收到了禮部的奏章。
張陽坐在家中看著奏章上的內容,江南望族的事情總算是過去了,也給了李玥能夠操作的空間,得以繼續與這些江南的望族周旋。
朝中已經派人去江南查問了,從朝中派人去江南,這件事多半沒有要拖個一年半載才有聯絡。
有了這一年半載的時間,驪山便可以做很多事。
夫妻倆坐在書房中,倆人挨在一起,李玥看了徐慧給出的方略一臉鄭重地講道:“在朝中有結論之前,淮南吳興郡的茶山一定可以拿下。”
有時候不得不說徐慧的能力還是很強的,她一句話就可以讓自己的母家跟隨她的意思辦事。
對她另眼相看,說來也是像她這樣的女子,又何嘗不是萬里挑一的,能夠名留史冊的女子並不多。
雖說她在史冊上的名字寥寥幾筆,但也足以說明這個女子厲害之處。
有了徐慧這樣的臂膀,李玥近來的心情一直很不錯。
張陽瞧著禮部的奏章,輕描淡寫了一句回覆。
“此事就此算了嗎?”李玥好奇道。
“如果不放了他,大唐和大食還如何開戰?”張陽憂心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他是大食艾布的外孫,他這種人也在大食的權力體系中心。”
“艾布?”
“那是個相當於大食宰相的人。”
“原來如此。”
李玥近來對朝中的事情沒太多興致,她慵懶伸了一個懶腰,“嬸嬸說晚上要做包子吃,我去看看好了沒有。”
張陽無精打采地點頭。
太府寺的事情很順利,宗室各地田畝的蔬菜種下去有些時日了,有了他們來分擔太府寺的壓力小了很多。
還有高昌的葡萄苗與藤蔓也都送到了,按照上官儀的話來說兩百畝地都用來種葡萄不合適,只能分出一百畝地來種。
關中雨季剛過,在入秋之前種葡萄是最好的,五月到八月的時間是關中雨水較少的時節。
李玥端來一盆肉包子,夫妻倆就坐在一起吃著,與她講述著大食的事。
“夫君是想讓那位使者帶著仇恨去大食,如此一來大唐是否要與他們開戰就顯得不重要了,大食人若痛恨大唐,必然會來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