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迎祥說得直瞪眼:“就這麼簡單?”
“就這麼簡單,紅夷的炮就是該厚的地方厚、該薄的地方薄、幹啥用的炮有不一樣的尺寸,除此之外跟以前鑄炮沒啥區別。”
師成我說著就笑了。
所謂的紅夷炮,最關鍵的地方就在這些尺寸規律。
這些規律能在這個時代,最大限度上發揮火藥和管子結合的威力,並讓這根管子更加耐用。
實際上對師成我來說,鑄造劉承宗要求的紅夷小炮,最難的地方不在鑄,而在設計。
一般別人用這套東西造炮,起碼也要一千斤往上。
就像去年他在三原縣幫王徵鑄炮,就是鑄了三門一千五百斤的紅夷銅炮。
可是了獅子營,劉承宗要鑄二百斤的小炮,這一下子各方面差別都很大,他幾乎靠自己一個人設計出一門炮。
這可比鑄造要難多了。
等他把設計的事做好,剩下的便都不是問題了,甚至後面的事不需要他也行,尤其在山西這個地方。
隨便找些能鑄銅鐘的金火匠,把尺寸告訴他們,都能把炮鑄出來。
當天夜裡,興奮的高迎祥舉著火把,看師成我在紡錘形的銅柱子上倒水。
看沒水漏出來,就開始鑽炮眼,把炮身和炮膛鑄造毛刺與坑坑窪窪的地方打磨乾淨。
還用錘子和鑿子在炮眼前面鑿出獅子二字。
本來師成我還想刻上自己的名字,但被高迎祥勸住了:“別鑿,就給炮刻個號就行,鑿上名字萬一啥時候讓官軍奪去咋辦?”
最後,師成我在炮上刻下了‘天字一號大銃’六個字,這門炮就算完成了。
河谷的火光裡,軍士們用專門做好的大架稱出炮重,量好了各種尺寸。
這門炮口徑兩寸兩分,炮口厚四寸四分,火門處是炮身最厚的地方,六寸六分,整炮通長四尺,重三百零二斤有奇,打三斤合口鐵彈。
“確實比將軍要求的重,但我覺得這門炮挺好。”
師成我看了又看,轉頭對高迎祥道:“闖王,若你也說不準我們能在這待多久,我想先做兩手準備,明天開始改一改將軍畫的兩輪炮車,然後做新的泥模。”
高迎祥側身傾聽,就聽師成我道:“先照這個做十個泥模,再做小一些的泥模,如果五月上旬必須回陝西,那就帶十一門天字獅子炮就。”
“我估計二百斤的泥模下次能定型,暫叫地字獅子炮,五月再做二十個地字獅子炮,這樣就能帶三十二門天地獅子炮回去。”
不過師成我沒想到,高迎祥居然搖了搖頭:“我覺得不行,銅料不夠,這麼多炮,銅料是剛剛好,萬一有一門沒做好,就壞了,得多做些泥模。”
高迎祥說的是一臉正經,但緊跟著就繃不住帶上了笑意:“而且多做些泥模,我高迎祥在你旁邊站了這麼久,你就不明白我的意思麼?”
“這炮好,我也要,你得給我做點。”
說著,似乎是怕師成我拒絕,高迎祥伸手道:“不多,像這樣的炮,得給我做五位,地字獅子炮,給我做十位,只要獅子的一半。”
“你缺人手,要多少人手,我就給你找多少人手,金火匠,我已經找了一百四十戶,保證你能做出來。”
“人手好說。”師成我癟著嘴道:“再多十五位,那料就真不夠了。”
高迎祥聽他鬆口,抿著嘴在心裡鬆了口氣:“只要你肯造,明天我就去扒佛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