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與眾不同,他覺得如果不能滿足自己的女人,那會顯得他很不男人,男人必須要伺候好自己的女人。
這無形的小壓力往身上一壓,時間長了真的擔子很重。
出了皇宮,百官已經候在那兒,見禮之後跟在李東陽身後,大隊人馬浩浩蕩蕩走向城門。
都城的百姓夾道相送,看著走在最前的天主,一個個激動的熱淚盈眶。
隨著腳步前進的是李東陽身後的隊伍,那真是越來越浩蕩,能飛的紛紛跟上,想跟過去看看烈士碑。
經過報紙的宣傳,大家都知道那些烈士是吳極帝國的驕傲,他們是為帝國犧牲的,所以他們註定受世人景仰。
天主仁善,特意立碑紀念,讓大家永遠記得他們的功勞。
出了都城,李東陽一行人立刻飛昇空中,他們不坐車馬為的就是這一刻,不想顛過去。
不會武的被武將帶著走,就是這麼任性,這個時候會點功夫的好處特別明顯。
在他們身後一幫修士跟著升空,都是去湊熱鬧的。
奉陽與李東陽並肩站著,在他們身旁還站著孟可心,孟可人等長輩。
大隊人馬化成一道流光飛向遠方。
玉南山腳下是一個廣場,佔地面積約有9千平方米。
從西面東,視界開闊,氣勢雄厚,迎面是一副山河圖形成的景觀牆,牆上有李東陽的題字:光芒萬丈永照吳極!雖死猶生永垂不朽!
拾階而上,兩邊的花崗岩牆壁上刻著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場畫面,慘烈的、感人的一一呈現。
廣場正中昂然屹立著一塊長一丈三米高的紀念碑,上面雕刻銘文,大義是天下有溺者,如己之溺耳,風蕭水寒,旌霜履血,人有所忘,史有所輕,一統天下......
紀念碑之後,豎立著百座豐碑,擺在第一座豐碑上的名字是戰死的武將,旁邊是戰死的文臣,之後是站死計程車兵,再之後是百姓。
李東陽把這裡打造成了一個公園式廣場,以後後人前來祭拜之後還可以走一走,玩一玩,放鬆心身。
這種設計理念與這個時代的觀點不大同,好在這是李東陽提出的,倒是沒有人反對。
一行人落在廣場外,收拾儀容準備進入。
廣場前已經有人候在那兒,左邊是各方勢力派來的代表,右邊是負責修建廣場的工部官員以及地方官。
再遠一些則是士兵,士兵之外是前來參觀的老百姓與一些退伍的老兵。
這些人都是看了報紙不遠萬里前來參加活動,他們知道這裡有自己熟悉的或陌生的兄弟的名字。
“參見天主!”
聲音如浪一波一波傳來,跪倒的人群一浪一浪跪下,沒有人強迫他們跪,他們是自願跪下,他們願意跪拜天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