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種手段最省錢省力,卻不是李東陽願意看到的。
那些傷兵都是為吳國征戰受的傷,他們是吳國的英雄,總不能讓人家流了血後再流淚吧。
這個肯定不行!
李東陽一邊輕輕敲擊龍案思索萬全之策,一邊聽百官議事。
“大兒子,你有什麼主意嗎?”
孟可心被百官吵的頭大,知道一時半會吵不出結果,還不如跟兒子聊天呢,於是她給李東陽傳音了。
“有個想法,以前的安排雖然不錯,但是很明顯安排不了那麼多傷員,所以.......”
李東陽把自己的想法講給孟可心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李東陽是想從傷兵的興趣著手,相信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當官。
那些不喜歡當官的傷兵可以轉到其他行政上,比如有人喜歡作畫,那就送他們去美術學院學習,如果成績好說不定會成為藝術家。
就算他們學的不怎麼好,不是還可以分派到各地當美術課老師。
如果有人喜歡種田,那就送到農學院,別以為人人都不喜歡當泥腿子,有人天生就好那一口。
在農學院學成可以當教書先生,可以回老家當田官,研究種地的技術,說不定還能出幾個農業科學家。
有人喜歡做夢,有人喜歡航海,有人喜歡冒險,有人喜歡經商,根據他們的興趣,送他們到即將開業的學院深造就是了。
反正教育要遍地開花,需要的人才多了去,目前根本供不上,倒不如讓傷兵頂上去。
一來給他們生活的希望,二來解決了人才短缺。
孟可心聽的直點頭,這是一個好辦法,並不是所人傷兵都手腳殘廢掉,很多都是丹田被毀,無法繼續修煉退下來的。
這些人與普通人沒有多大並別,甚至身上的肌肉比普通人還好,確實有培養價值。
母子兩人商量的挺好,下面的百官也吵的挺熱鬧,只有朱大人心不在焉,不時抬頭看看李東陽,或者看一眼太上皇。
手裡的奏摺就像是著火一般,特別的燙手。
“朱大人,你對傷兵分配有什麼看法?”
朱大人正在走神,身邊的大臣出聲尋問,朱大人哦哦的發了幾個音節,沒什麼看法。
搞的那大臣挺鬱悶的,感覺朱大人怪怪的,這是有什麼心事呢?
“君主,您對這事有什麼看法?”左相一看爭不出個所以然來,上前尋問李東陽,習慣性甩鍋。
“我的看法是這樣的。”李東陽把自己與孟可心說過的話又說了一遍,總之尊重士兵的意見,由他們自己做出選擇。
左相感覺臉紅,他們吵了半天,君主估計看了半天戲,這腦袋怎麼就跟不上時代呢,那麼多學院肯定要招生啊。
退下的傷兵為何不能成為眾學院中的一員?
“君主大才,我等佩服,謝君主為傷兵考慮周全。”右相上前拍馬屁,發出洋洋灑灑一長篇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