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幾日,整個瑾王府都忙碌了起來。此行東陵路途遙遠,隨行的又有林綰煙和清淺這樣的弱女子,靈異衛斷然不能像以往出任務時那麼簡陋。
而且除了靈狐要帶走的兩百名靈異衛,蕭禹文身邊也要帶足人馬。人數一多,要備的物料也多了起來。
還得計劃沿途的歇腳點,採辦要給東陵皇帝帶去的禮品,所以瑾王府裡的靈異衛每日都在忙碌。
蕭禹文去了一趟凰羽山,又馬不停蹄地趕往溪棠。做些什麼,他並沒有同林綰煙說。
林綰煙沒多問,因為她也忙得腳不沾地。每日和清淺一起跟著靈狐出去籌備學堂的事宜,確定學堂的管理制度、授課老師、教學內容、課程安排等等。
還早早地就貼出招生啟事,並在學堂門口專門安排人提供諮詢服務。
禮部尚書趙固安此次幫了不小的忙,介紹了幾個有聲望的文人到學堂教學,還推薦了有經驗的人來主持學堂的日常工作。
學堂是免費的,又有出名的文人坐鎮,雖然沒有打瑾王府的名號,但前來詢問的人還是不少。
剛開始,大家都很好奇,天下難道真的有免費的午餐?很多人來問問也就走了,並沒有真的留下資訊填報名表。後面倒有人願意來,可林綰煙讓靈狐查了下,卻不是她最初想象得那樣。
想來上免費學堂的,壓根兒就不是上不起學的,而是供得起但卻想省點學費的。真正窮到上不起學的家庭,根本就不打算讓孩子上學,而是準備將孩子留在家裡,多一個勞動力,好幫忙做點事。
林綰煙不禁感慨,生活在底層的貧苦百姓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明白,他們之所以會是如今這般模樣,是因為覺悟和眼界出了問題。
幾歲的孩子在家裡能幹什麼活呢?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讀點書還有可能跟世代的命運叫下板,不讀書幾乎就等於放棄所有可能。
哪怕是在文明程度較高的現代,讀書少還能成功的人也僅僅是少數。大多數輟學打工的孩子,基本上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多年,依舊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一輩子始終與自卑和愚昧為伍。
而且成功的那一小部分人,也不是隨隨便便就做到了的,每個人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無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學習,也許只是換了種學習方式而已。
到底人為什麼要讀書?林綰煙想起龍應臺寫過的一句話: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能有更多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在現代尚且如此,而且要求人們擁有持續的學習力才能不被淹沒在歷史進步的滾滾車輪裡,更別說是在這個階級分明的古代。
反正林綰煙始終堅信,讀書也許不一定能帶給一個人物質的富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它一定可以為你打造一個開闢未來的堅實基礎,同時給你營造一個豐富的精神世界,讓你的靈魂有所依託。
只是,她無法將這些理念傳遞給這些人,恐怕他們也聽不懂。畢竟,在她現在所處的年代,百姓對安居樂業的要求,不過是風調雨順,國家少收點賦稅,守著一畝三分地能養家餬口,綿延子嗣而已。
蕭禹文倒對林綰煙的這番長篇大論表示認可,但不同意她提出的為了鼓勵窮苦孩子上學反倒貼補一些生活費。
理由很簡單,不是捨不得那些銀兩,而是不可控因素太多,光是核實是否真正達到貼補標準就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
而且,人心最是叵測,蕭禹文認為,這種基於錢財而來上學,培養不出真正有風骨的人才。
林綰煙也自覺有些操之過急,社會發展程度沒到那個等級,胡亂搬照現代的某些做法,無異於揠苗助長。
人性如此,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更關鍵的是,這些人的認知恐怕要繼續裝睡數百年或者數千年。
不死心的林綰煙,便定了個計劃,讓學堂的老師輪番上街演講“上學讀書的重要性”。至於效果好不好,她也不知道,因為那時她已經在去東陵的路上了。
因為等不到學堂開學就要去東陵,林綰煙便把事情託給靈沐和芝衛。靈沐是要代替靈狐接管瑾王府的,所以此次並不一路去東陵。芝衛倒也樂意忙前忙後,只是拋頭露面時都蒙了個面紗。
學堂的名字,是林綰煙取的,叫育才學院。她覺得很表心意,卻有點俗。
蕭禹文覺得很好,元宵時進宮請安還將學堂的進度跟皇上提了下。皇上很高興,說會親自給學堂題名賜匾。
這倒讓林綰煙有些受寵若驚,不過還是欣然接受了,心裡暗自想著,可一定要將學堂辦好,不然真對不起皇上的這份心意。
元宵燈會,是南櫟城每年最熱鬧的日子,幾乎整個南櫟城的人入夜了都會出來賞花燈猜燈謎。還有不少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會在這夜約會訴衷腸,而且是被允許的。
也只有這一天,宮門才會推遲到子夜下鑰,宮裡的公主皇子才會被允許出宮玩耍,只不過必須要趕在子夜前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