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魚陳聽到王青松說要合作開一家船運公司,一陣的心動。
隔行如隔山。
他們之前用漁船不是沒跑過船,只不過都是近距離的拉拉貨。
內地算是一個。
量也很少。
誰不想擁有一家船運公司!
想到這裡問道:“小兄弟,你真的準備跑船運?”
王青松輕輕點了點頭:“嗯,一直就有這個想法,只是沒有合適的合作物件。”
現在港島的海運業務其實已經很成熟了。
不少做海運的。
那些已經成氣候的船運公司,他自然不會過去。
賣魚陳聞言在那裡琢磨著。
人情歸人情,生意歸生意。
思索了一會,問道:“你的意思是你提供船隻或者錢,然後我們來運營?”
王青松輕輕頷首:“對!”
“那你準備出多少?”
賣魚陳在那裡詢問著。
王青松想了想說道:“前期五艘乾貨船,總噸位不低於四萬噸。後面的根據運營情況,可以追加!”
他之前就查過包船王。
1955年的時候,他擁有第一艘的貨船就是8200噸,81年的時候,他擁有210艘船,總載重量在2100萬噸。
全都是大船。
他既然弄了,自然也不可能去弄太小的船,沒有太大的意義。
這話,讓賣魚陳吸了口氣。
這個噸位,哪怕是舊船,那也是不低於400萬美金,至於新船,那就更貴了。
看著對方的表情,王青松輕輕說道:“當然了,船會以我們公司,按照股份入股,後期的船也是以這樣的形式,不過有個前提,如果將來撤資,船我要收回。”
聽到這話,賣魚陳猶豫了。
王青松所說的,將來就會有一個問題。
如果兩家之間有矛盾了,將來對方撤資的時候,船是要收回去的。
當然了,這個辦法有好處,也有壞處。
歷史以來,海運的價格每隔一段時間,或者遇到特殊情況都會大漲或者大跌。
如果是大漲的時候,這等於是被人捏著軟肋。
自己的資金一旦跟不上,在公司佔的股份就會很少,錢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自己最多相當於一個高階打工的人。
相反,如果是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對他這種情況來說倒是划算。對於王青松反而不利,容易被人揹後捅一刀。
王青松看著對方在那裡猶豫。
便笑道:“陳老闆!我知道你想的是什麼,一艘船的全部收入確實更讓人心動。可是公司一旦做大了,有十艘船,算你有十分之一的股份,那也比一艘船的全部股份有前途。我保證,只要正常運營,不會低於三十艘船,甚至更多。”
這個道理其實和後世那些國外公司收購內地公司一樣的道理。
有了資金注資,將來的收益只會更多。
當然了,那些對於自己公司非常看好的人,一般也不會把公司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