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松打了個招呼,去了人事科。
今天沒什麼排程,給他開了一張條子,拿著條子重新回到了機車班這邊。
“姚師傅,條子開好了,地方您認識吧?”
姚師傅已經洗的差不多了,只是手上的油汙一下子清理不乾淨,特別是指甲縫裡。
接過條子看了一下笑道:“認識,跑過好多次了,咱們廠子裡建設的時候,最早就是跑的他們廠子。行了,上車吧。”
招呼一聲,自己則是去了裡面,跟裡面的一個人說了幾句又回來了。
王青松則是跟車上了副駕駛。
車子緩緩的駛出了廠子。
……
出了廠沿著皇城根的道路,向著復興門開去,現在路上沒什麼太多的車子,速度倒也是能起的來。
走在路上,兩人在那裡閒聊了起來。
聊天中,他也知道了姚師傅的情況。
和楊科長一樣,當年隨軍轉業過來的,那時候已經是三十多歲了。
在街道辦的牽頭下,找了個城裡的媳婦。
算下來,最大的孩子也就12歲左右。
家裡一共三個孩子,兩個女兒,還有一個男孩是老二。
姚師傅的工資還是挺高的。
因為司機只有五個等級,最低都是48塊錢一個人月,其中還不包含各種外出的補貼什麼的。
又因為司機的工資太高,被分成是十等。
每個級別後面都被加了一個副。
最低的自然是副5等級。
一旦過了一年多是實習,就能拿到48塊錢一個月。
老姚現在是三級司機,58塊錢一個月,再往上就是1級和2級,和行政級別一樣,級別越小工資越高。
王青松看著對方發自內心的笑容,感覺他對現在的生活是十分的滿足。
不是因為工資多高。
老姚家一個人工資是挺高的。
但是一家五口的開銷都是他一個人的,加上遇到了這三年困難時期,積蓄都消耗的差不多了。
不過用老姚剛剛的句話來形容這次的困難:“這有什麼,你們啊,要相信國家,都會過去的,以前和鬼子打仗,和光頭打仗的時候,我們老家過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頓小米。
現在呢?就算再困難,一個月還能給你幾斤白饃饃吃,這在以前哪裡敢想。”
王青松聽完以後,這是在那裡思考著。
好像解放前打仗的時候,餓死人那也是常有的事情。
“姚師傅,這路上沒什麼人,一會教我試試車子唄!”
王青松將一支菸遞了過去。
聽到這話,姚師傅猶豫了一下,不過還是答應了下來。
“行,我帶你去前面,試試。”
答應下來,車子開了一段不是很顛簸的地方停了下來。
兩人換了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