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在原時空,是南鮮MBC電視臺出品的節目,而《奔跑》在原時空,是南鮮SBS電視臺出品的節目,全部出自南鮮。
所以剽竊起來,周方遠沒有半點心理負擔,如果說國內的節目或者電視劇電影,他剽竊起來的話,心裡或多或少還有那麼一點點小糾結的話,那對於南鮮國的節目,他就沒有半點糾結了。誰讓南鮮在原時空沒完沒了要把華夏的東西據為己有呢?現在周方遠有這麼一個機會,就算其他人都不知道,但他自己心裡知道啊,把原本屬於南鮮的東西變成自己的,那種內心的快慰是無與倫比的,在這方面,他不僅沒有半點心理負擔,還深恨自己做的不夠多,恨不能把所有能搞過來的東西都搶到手才算。
而《蒙面歌王》,原版居然也是南鮮的,而且同樣是南鮮MBC電視臺出品的節目,說實話,這南鮮人做綜藝確實是有一套,現在遠方傳媒已經出品的,還有預計出品的綜藝節目一共五檔,裡面居然有四檔都是來自南鮮,而且其中有兩檔,居然全都是出自MBC電視臺。
對於MBC電視臺,周方遠也是有些瞭解的。
MBC是南鮮的大型傳媒企業之一,與SBS、KBS並稱南鮮三大電視臺。創立於1961年,初時為商營傳媒機構。最初只營辦AM廣播業務,後於1969年於開始營辦電視業務,電視識別訊號為HLKVDTV。
MBC是以公益財團放送文化振興會為大股東,經營依靠廣告收益的股份制公營公司。在可信度、好感度、收視率及影響力等方面均居南鮮第一位,是一家深受觀眾喜愛的廣播電視臺。 MBC自1961年成立以來,透過南鮮全國19家地方分公司,形成了全國性網路,並透過10家子公司,為廣播電視產業做出了很大貢獻。發展成為擁有1個全國地面電影片道、3個廣播頻道、5個有線電影片道、4個衛星電影片道,BC作為國際型媒體集團,不僅在國內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因其有諸多高品質、優秀的節目內容出口到海外60多個國家而深受海外觀眾的好評。集團透過與世界各廣播電視公司的提攜合作,推動著多種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周方遠其實在剽竊對方節目的時候,不是沒想過是不是能把這個電視臺給收入囊中,不過最後想想,他還是放棄了。這個是真的買不起,而且作為南鮮三大電臺之一,估計南鮮政府也不會允許他一個華夏人把電視臺買去的。而且南鮮人有時候總有著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緒在內,經常動不動就熱血衝腦什麼的。
就算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保不齊也會被對方加以利用,反倒成為攻擊自己的武器。尤其對方還是做傳媒業的,這個危險悉數就更大了,所以周方遠只是想想而已,這個動作,他不能做,也不敢做,收購一些不怎麼重要的遊戲公司,或者未來可能還會涉足娛樂業什麼的,這就已經是極致了,電視臺傳媒集團這樣的大傢伙,說實話,他有心無力,有力也不敢啊。
這個電視臺很厲害,其節目內容繁多是最大特點,主要製作MBC的HDTV轉播車韓劇很多國內都有播出,有《星夢奇緣》《愛上女主播》《屋塔房小貓》《羅曼史》《紅豆女之戀》《戀愛機會1%》《火鳥》等好像都有點夢幻般的故事,不知道是不是MBC的編劇特別偏好這類風格,05年春新劇《美妙人生》及《我的名字叫金三順》也是類似的。《我的名字叫金三順》是MBC電視臺積蓄已久的作品,欲藉此劇重塑昔日輝煌。
該劇在國內非常受歡迎,在南鮮的收視率更是突破了50%的大關,與國內電視劇相比又多了份搞笑成份。原時空,周方遠可是知道的,他的老媽,姑姑,姨姨,喜歡這部電視劇的可是不少,包括其他韓劇也是,電視上有得看的,就上電視看。電視上沒得看的,就上網看,後來智慧手機普及後,用手機看,同樣的狀況在其他家庭裡也是比比皆是,實在是對國內的電視產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而另一方面MBC又以拍攝長篇劇、歷史劇見長而著名,像《愛情是什麼》《人魚小姐》《看了又看》《茶母》《大長今》《醫道》《商道》……這些長篇每日劇拍攝手法細膩,劇情雖然有些託踏但還是很吸引人的,最主要是非常生活化,像進屋脫鞋換衣這些細節也不放過,而歷史劇決不比國內遜色,也是凸現了南鮮歷史文化特點的,並且都是大手筆,大製作,成品非常精良,像《大長今》,周方遠身邊有很多朋友和親戚都在看,而且看過的朋友都非常喜歡。
不過周方遠不怎麼喜歡就是了,他實在受不了南鮮電視劇動不動就下學、車禍、死得早這樣的套路,狗血的一比,他曾經看過一個電視劇,叫什麼忘了,劇情也記不大清楚了,他只看了五集,就實在受不了裡面的橋段,險些毒發身亡。
咦?
周方遠神色突然一動。
說到韓劇,他突然想到了一部韓劇,名叫《來自星星的你》。
周方遠記得很清楚,這部電視劇引發了怎樣的轟動,當時他身邊突然冒出很多人都在觀看和討論這部《星星》,包括那些平時看起來根本不可能是韓劇腦殘粉的朋友們,比如說年近半百的資深大叔、飽讀詩書的學者、理性又呆板的工程師、以及高大上商業精英男們,看上去和韓劇沒什麼瓜葛的人群,都被這部劇圈粉。
《星星》這部劇流行的關鍵人物,不得不提那些在微博上橫七豎八地曝曬自己追劇眾生相的明星們,包括趙微、高媛媛、楊密、陳教主等60多位明星,他們很成功的完成了資訊的挖掘與傳播。在明星們的熱情帶動下,那個時間段,媒體和網民都開始興奮起來。
極少數一開始看《星星》這部劇併發出評論的人可以稱之為“嚐鮮者”,隨後那些平常也愛看韓劇的妹妹們開始跟進,成了“早期大多數”,她們追劇過程中不斷在微博、朋友圈裡開始各種曬,這些口碑隨著明星、媒體的帶動,會帶來一大批加入追劇的“晚期大多數”,流行的勢頭會直線上升,直至最後一些“落後者”的稀落加入。
融匯了愛情、浪漫、幻想與喜劇於一身的《星星》,話題包括了外星人、特異功能、頂級明星、謀殺案、長腿歐巴、最新流行服飾與妝容等大量資訊,足夠豐富和吸引人的眼球。
流行的說白了大多是膚淺的,所以資訊的簡單與通俗更有利於流行。比如,就劇情而言,《紙牌屋》的嚴謹度和精彩度要甩《星星》好幾條街,但《紙牌屋》的白宮權力鬥爭劇情決定了此劇的流行範圍更精英,而更精英的觀看群也不會像《星星》的觀看群一樣,積極地進行和參與“炸雞與啤酒”式的資訊挖掘、重構與分享。
《星星》當時有多火?
有廈門某公司老闆稱,為熬夜追看《來自星星的你》大結局,公司人力資源部竟收到52張員工假條。而另一邊,有老闆為討好員工,慶祝星星大結局,請全體員工吃炸雞和啤酒。這讓其手下員工感激涕零,直呼“華夏好老闆”。
另外,該劇的劇本無疑是精細化作業的一個範本。除了臺詞之外,觀眾可以發現,編劇基本上每一集都會採用1個大高潮+N個小高潮+懸念結尾的模式。情節抓人心之外,在恰到好處的時間點留下很多懸念。另外,該劇也有韓劇本身已經成熟的套路與製作班底。加之編劇三觀正,擯棄了韓劇的一些爛大街的傳統的劇情思路,比如該劇就沒有怨恨自己出身的腦殘女主和看到漂亮女主就撲上去的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