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主要是因為兩點。
首先是使用者的心理落差明顯。
在外賣行業剛興起的階段,資本和外賣平臺都在往裡面使勁撒錢,企圖在短時間內攻佔市場,以低價來換取流量,當時各種福利、滿減、大額紅包的推出,使得當時外賣用很低的價格就能到手。
久而久之,就給了消費者一種假象:外**線下便宜。
但是真實情況卻是:加上包裝費和配送費的外賣,本來就是要比線下消費的貴——尤其是現在平臺補貼變少,商家滿減力度變小之後,外賣就回到了之前的價格,消費者的心理落差明顯。
其次,外賣行業的中間成本很高
與線下就餐不同:外賣需要商家打包好之後,透過騎手到店取餐取餐再送達使用者手中。這個漫長的配送環節上,所需額外支出的中間成本很高。不光是騎手的工資,騎手小哥只是最底層;騎手上面有站長,站長上面有加盟商,加盟商上面還有平臺方——這些人力成本比騎手可高了多了。
而所有的人力,成本最終還是需要消費者買單。
隨著社會的發展,未來幾年,國內餐飲外賣產業的規模逐步擴大,在周方遠重生的時候,線上餐飲在整個餐飲行業中的佔比將超過20%。
也不用過分驚訝——畢竟是現代人了,誰還能不吃個外賣呢?
此外,訂單量和商家也在不斷增長。
也就是說:隨著“宅經濟”不斷發展,點外賣的人將會越來越多。但是,也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外賣這個行業,那麼外賣還會越來越貴嗎?
是的,外賣會越來越貴的。
站在外賣平臺角度,前期我燒了那麼多錢才開啟市場,現在是逐漸盈利的時候,自然是不願意繼續燒錢加大補貼降價;如此一來,外賣就回不到之前的價格。而且騎手數量不斷增加,這將是一比不小的人工費用,平臺降價就更不可能。
前世外賣行業的壟斷程度很高,美團外賣交易額佔比達65.8%,遠超餓了麼。雖然當時的美團在不斷開設新業務,但是美團的收入還是主要靠外賣業務。而我國的外賣市場又逐漸飽和,在增長壓力之下,短期內只能增加佣金。對於中小商家來說,平臺佣金抬高是幾乎致命的。
佣金具有強制性,能夠議價的多半是大型餐飲連鎖集團,如麥當勞、呷哺呷哺、海底撈、喜茶等等——本身體量大,而且又有自己的小程式、App,有籌碼能夠議價;而一般的中小商家,只能被動接受或拒絕。
本來餐飲就利薄,而商家除了佣金之外,為了綜合推薦位更靠前,商家也要在平臺上付出一定的營銷宣傳費用;加之外賣門檻低,又有許多新平臺加入,商家的利潤被不斷稀釋,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中小商家無以為繼只能加價。
配送業務不斷壯大的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人投身騎手行業;而這些錢,都會源源不斷的從消費者身上討來。
其實,外賣之所以越來越貴,這歸根結底還是整個體系的問題。
儘管外賣節約了堂食服務人員與座位,節約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與交通費,但想要走得長久,漲價也不是長久之計——畢竟對於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者來說,外賣漲價會讓他們放棄這樣的生活方式。
不過那顯然已經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周方遠重生前都還沒出現這樣的情況,如今他就更加不用操心了。
平臺不好過,商家不好過,騎手不好過,消費者也不好過。
不過說到底,市場很大,潛力很大,平臺佔據的好處無疑是最大的。周方遠將這個平臺交給自己的同學們,但他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他畢竟在裡面還有股份,只是現在還不到他插手的時候。他同時作為商家,為平臺提供服務,金波羅,以及遠方食品公司新註冊的幾個餐飲品牌,勢必是要藉助平臺發展壯大的。傳統的門店模式,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很多外賣商家,實際上根本就沒有門店。
隨便弄一個房子,裡面弄點餐廚裝置,掛名美團,就可以開始營業了。
完全不需要弄什麼門面房,房租成本大幅度降低。也不需要桌椅板凳,不需要服務員,人員成本也大幅度降低。雖說包裝成本上去了,但相比之下,顯然還是外賣更加省錢一些。別的商家苦於平臺抽佣,生活艱難。但現在平臺在周方遠手裡啊,無非是左手倒右手罷了。就算這裡面還有很多其他的花銷,比如說其他股東的分紅,比如說平臺納稅的錢,但說到底,他具備著其他商家,或者單獨平臺所不具備的優勢。
更何況,他的遠方集團,本身就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網際網路集團,網際網路渠道,再沒有哪家公司比他更強。
渠道強,使用者數量強,如今又手拿把攥的掌握了平臺和商家,同時間接掌握了騎手,這要是都過不下去,那他和他的這幫手下也太廢了。
總之,國內的外賣大戰,周方遠只是保持觀望之態,不到必要的時候,他不會親自下場。只要他不下場,二馬,以及其他隱藏在水面下的人,也就不會輕易的浮出水面。畢竟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誰先露頭,其實就等於是提前認輸了。周方遠不著急,至於說其他人會不會著急,他也不在乎。
瞭解了一番國內外賣大戰的情況,周方遠就不再關注,這場戰爭,三兩年之內是不會平息的,他也不可能長期關注。
他這一次回來,短時間內不會出國了,而且他最近飛來飛去的,實在是也累得不行,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好好的休息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