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市場上品質較高的語言類節目都是有正確價值觀的表達。而在受眾層面,年輕人的想法更加多元化,因此在節目的製作上一定要根據節目的不同訴求,來制定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呈現方式。縱觀市場收視口碑齊飛的幾檔語言類節目,都具有鮮明的個性化、差異化標籤,比如《朗讀者》注重美學和情感的表達;《奇葩說》彰顯不同價值觀的碰撞;《吐槽大會》則讓明星卸下偶像包袱,用吐槽和自黑的方式來表達內心深處真實的想法。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尺度的把控。
幾乎所有的脫口秀節目都要面對尺度把控問題,《吐槽大會》第一期播出時就因為尺度太大被勒令下架;《奇葩說》第二季關於“好朋友該不該約”及“該不該和父母出櫃”兩期內容因觸及尺度火線而禁播;矮大緊的《曉松奇談》曾因談及歷史敏感問題而被停播。有意思的是,三大影片網站的爆款節目無一倖免。
實際上,這也是脫口秀節目在國內市場難出頭的重要原因,畢竟英美脫口秀尺度要比國內大得多。對於觀點表達輸出最大的語言類節目而言,如何製作出既符合政策規定又能成功吸引受眾的話題和內容相當重要,而尺度的把控也將是語言類節目,尤其是脫口秀節目未來很長時間還需研究的課題。
另有部分觀眾,往往還會將電視節目要求嚴卡得緊的責任,全部推給相關部門。
其實根本沒必要這麼做,卡得嚴一點,管得緊一點,是好事兒。脫口秀這種節目吧,往往很容易挑動人的情緒。沒有感覺到的,那是因為自身情緒和對方不在一條線上,只要在一條線上的,就肯定能感覺到,並且能被挑動。國外脫口秀放得松,其實不是想要放得松,而是根本卡不緊。尤其是米國,因為國情的問題,媒體也劃分了各自的派系。今天你罵我明天我罵你,不同派系的情況下,對立的媒體就是要罵,能罵多狠就罵多狠,越不讓說就越要說,這樣一來可不尺度就大了嘛。
老百姓看熱鬧,實際上這裡面涉及到了米國的國情,自然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總之,國內的脫口秀,發展比較好的呢,確實是沒幾個。
遠方傳媒為什麼要做這個?
很簡單,無非就是充實一下自己的節目庫。這麼大的公司,不能總是隻做過那麼幾種節目,所有型別都嘗試一下,讓自己的履歷也好看一些。
至於說更進一步,脫口秀的老大哥,上級老闆——真人秀!
這個課題就有些大了。
關於真人秀的崛起,不得不說一些人類社會的影響。
社會有一點病態——我們都同樣戴著虛假的面具生存,同樣的虛偽,同樣的虛假,就如同一套乏味的電視劇,每個人都是這個電視劇的主角。久而久之,人類喜歡窺探,喜歡偷看一個人的另一種生活,於是偷窺成了人類的一種愛好,人類喜歡偷看別人的私生活,而人類同樣恐懼被人偷看,形成了一個怪圈。於是“超級老大哥”就這樣產生,將一群相互的陌生人放在一間屋子裡,屋子佈滿了攝像頭和攝錄機,全日24小時不停拍攝,並向所有家庭觀眾播放他們一舉一動,這就開創了真人秀的歷史。
隨後,許許多多不同種類的真人秀逐一崛起,例如著名的“倖存者”,則將一群相互陌生的美國人流放到一個荒島上生存,按照“魯賓遜漂流記”故事,每星期淘汰一人,直到最後一人可以獲得100萬美元;同樣“飛黃騰達”則是兩支由美國著名的商界精英聚集在一起,相互比拼的比賽——目的是可以獲得美國著名的地產大王川普的青睞加入他的集團工作;“ANTM全美明日超模大賽”,則由米國當紅模特主持的真人秀,13個美國少女為了爭取米國明日超模頭銜獲得一間著名的模特公司合約而每星期進行殘酷的淘汰賽。
著名電影——“楚門的世界”就是一個以真人秀為題材的電影,主人翁畢楚門,就是一直被一個天才導演杜吉斯以記錄形式拍攝著他的一生,楚門一直並不知道自己被人窺探著,他並不知道周圍生活的人,母親、妻子、同事、朋友都只是一些演員,他並不知道自己出生地桃園島只是一個龐大的攝影廠,還一直矇在鼓裡。全世界的觀眾都觀看著他,收看著這個節目,唯獨楚門並不知情。
如導演說,楚門一直不知道自己活在一個虛擬的世界,是因為人容易接受現實。
儘管真人秀種類繁多,可有一個共同點的是——它們接近真實,貼近生活,並滿足了人類偷窺欲,這就是真人秀。真人秀除了重視比賽和遊戲的進行,也重視贊助商的贊助,真人秀會多次出現贊助商的產品,它們會以多種形式存在在真人秀比賽裡,從而映入觀眾的視覺,在比賽中不忙推銷產品。
國內的電視真人秀節目起步不晚,但在前世,直到2012年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繁榮”,成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文化現象。隨著經驗的累積和國外真人秀專家們的指導,越來越多國內真人秀已經開始崛起,並得到國外觀眾的認可。在電視新聞改革乏力和電視劇創作乏善可陳的情況下,真人秀成為主導國人視覺消費習慣的“中流砥柱”。
這一世的話,真人秀節目,遠方傳媒已經提前引爆了。
當然這個“真”字就有待商榷了,但也不全都是假的啊,起碼有時候參加節目的嘉賓跑類了,跑傻了,偶爾冒出兩句不太合時宜,這些都是真的。不可能一點劇本都沒有,尤其是固定嘉賓這邊,要是一點劇本都沒有每一次都固定幾個人贏,這遊戲就沒法子做了。就好比說前世國內的“跑男”,可以說固定嘉賓裡,比較優秀的也就只有超哥、大黑牛和小獵豹了,其他人不說陪跑吧,但肯定比不上這三個。
那如果是他們三個組隊呢?對面還有勝率嗎?那如果每一次都是這三個傢伙組隊呢?對面的嘉賓們還能繼續參加節目嘛?還有那個臉來嗎?
所以演是肯定要演的,演,也是為了節目更好看,更有戲劇性。真想看不演的,那就索性去看紀錄片吧,那玩意兒都是真的,但那玩意兒能叫綜藝嗎?看綜藝都是圖個樂子,要是連點快了都找不到,這綜藝才算是真的完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