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清鮮醇濃,麻辣辛香,一菜一格,百菜百味。
川菜有麻、辣、甜、鹹、酸、苦六種。在六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複合味型,在川菜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餚。
川菜特點是突出麻、辣、香、鮮、油大、味厚,重用“三椒”和鮮姜。調味方法有乾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複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川菜的複合味型有20多種,如鹹鮮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魚香味型、薑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紅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醬味型、醬香味型、煙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陳皮味型、芥末味型、鹹甜味型、椒鹽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整個菜系主要由高階宴會菜式、普通宴會菜式、大眾便餐菜式和家常風味菜式四個部分組成。四類菜式既各具風格特色,又互相滲透和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各地各階層甚至對國外,都有廣泛的適應性。經典菜式有川味火鍋、水煮魚、回鍋肉、麻婆豆腐、魚香肉絲、水煮肉片、辣子雞、酸菜魚、宮保雞丁、甜皮鴨等,在華夏民間,算是最廣受歡迎的菜系之一了。
粵菜,口味鮮香為主。選料精細,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還相容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
因為一些歷史原因,旅居海外的華人裡,粵省人的數量可以說是最多的,所以華夏美食裡,真正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也就是粵菜了。
以加拿大為例,中式餐館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膾炙人口的是所謂“雜燴”。之後陸續開設了許多茶樓酒家,其菜式、點心皆仿照香港標準。在大城市,以“正宗粵菜”標榜的茶樓酒家為數很多。到上世紀90年代,多倫多唐人街裡主要做的都是粵菜。在米國,粵菜餐館不僅受到華僑的歡迎,也受到米國人的喜愛,它們很快成為唐人街最紅火的生意之一。1852年《上加利福尼亞報》曾寫道:“在一段時間內,這個城市幾乎所有的餐館都是由華人經營的”。
19世紀60~70年代,兩位訪美的國內官員也在日記中記錄了他們在舊金山品嚐到的粵菜:“食於遠芳樓,山珍海味,烹調悉如內地”“茶點八色,果一盤,俱廣產”。1960年的一次民意調查表明,粵菜是當時僅次於義大利菜的全美第二大主要菜系。2010年,羊城著名小吃炒河粉被《洛杉磯時報》網站評為年度十大美食的冠軍。
據一些報刊介紹,米國有中國餐館的近萬家;英國有4000家;法國、荷蘭各有二千多家;日本不下數千家。這些地方的華夏餐館,多數是粵式茶樓、菜館,生意很旺。澳大利亞的悉尼市,在“唐人街”的影響下,飲茶已成為一個專門名詞,凡到悉尼市遊覽的人,都以一到“唐人街”享受一下粵式飲茶用餐的韻味為時尚。粵菜的其獨特的清淡風味,獨領風騷,以“食在羊城”的聲譽馳名中外。
蘇菜,口味清淡為主。用料嚴謹,注重配色,講究造型,四季有別。烹調技藝以燉、燜、煨著稱;重視調湯,保持原汁,口味平和。善用蔬菜。其中淮揚菜,講究選料和刀工,擅長制湯;蘇南菜口味偏甜,注重制醬油,善用香糟、黃酒調味。
閩菜,口味鮮香為主。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三大特色,一長於紅糟調味,二長於制湯,三長於使用糖醋。
浙菜,口味清淡為主。菜式小巧玲瓏,清俊逸秀,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運用香糟、黃酒調味。烹調技法豐富,尤為在烹製海鮮河鮮有其獨到之處。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其中北部口味偏甜,西部口味偏辣,東南部口味偏鹹。今天周方遠他們所吃的臨安菜,就是浙菜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湘菜,口味香辣為主,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香辣、香鮮、軟嫩。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酸辣。相對而言,湘菜的煨功夫更勝一籌,幾乎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煨,在色澤變化上可分為紅煨、白煨,在調味方面有清湯煨、濃湯煨和奶湯煨。小火慢燉,原汁原味。
徽菜,口味鮮辣為主。擅長燒、燉、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重火工是歷來的,其獨到之處集中體現於擅長燒、燉、燻、蒸類的功夫菜上,不同菜餚使用不同的控火技術,形成酥、嫩、香、鮮獨特風味,其中最能體現徽式特色的是滑燒、清燉和生燻法。
八大菜系,各有不同,不過基本上都是根據當地的風土人情發展起來的,只不過有些菜系後來受到其他菜系的影響較大,發生了一些改變,有一些,則是從頭到尾都沒怎麼變過。
當然,除卻菜品本身,中華飲食文化,還有很多其他的點。
比如說餐具的美,比如說餐具蘊含的意味,遠了不說,就說大家都用的筷子。
相聲裡面已經說得很明白了,“民以食為天”、“天圓地方”,所以標準的筷子,就應該是一頭圓一頭方,圓的那邊用來夾菜,送入口中,圓代表天,也就對應了民以食為天的說法,因為吃的東西最終是要送入口中的,圓形的筷頭和圓形的口……這不就是一種文化的傳承麼?
吃,在國內絕對不是簡單的填飽肚子就可以了,周方遠一直以身為大吃貨帝國的子民而自豪,別看他在外面什麼都能吃到,各種頂級食材也隨便就能買來,但只要是身在國外,他的食慾就總是不那麼旺盛,但這也不能怪他啊。歪果仁的那些東西,他最能接受的,怕也就是一部分的意餐和一部分的法餐了。大紳士帝國不用說,黑暗料理全球聞名。老米那邊也好不了多少,餐品單調,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花樣。
扶桑還好點,但扶桑人的口味有些怪,反正周方遠是吃不慣的。所以不管他在外面待多久,他懷念的,也終究還是國內的美食,這一點,相信很多能經常出國的人,是最有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