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雖然發展迅速,但說實話,國內的院線和米國相比,差距還是有的。
根據米國國家影院業主協會(NATO)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0月,米國共有40393塊螢幕,其中約一半屬於米國前三大院線—— AMC,&nark。倒不是說數量不如對方,主要還是市場開發不夠,成熟度不夠,市場總體的成熟度不夠。
米國的電影市場,畢竟是經歷了將近兩百年發展的,中間也沒有任何斷代問題出現,所以相對來說更加成熟。
米國電影剛開始沒有專門獨立的放映場所,都是在娛樂性公園和雜耍劇場中作為眾多節目的一個進行放映。很多雜耍劇觀眾後來都成了電影的忠實消費者,很多雜耍劇的代理成為了早期經紀公司的中堅力量,WME的創始人威廉莫里斯就是從一個雜耍藝人代理起家。
1905年6月19日,米國第一家鎳幣影院在匹茲堡成立。鎳幣影院的出現,標誌著院線的雛形成立。五年後,米國全境相繼誕生一萬多家鎳幣影院,觀影人次達900多萬,將近1/5的米國人口。環球、福克斯、米高梅、華納等公司的創始人都是透過此時期鎳幣影院的投資奠定了日後基礎。
從20世紀10年代起,米國電影放映業進入了大規模建設豪華影院的電影宮殿時期。這些被稱為電影宮殿的豪華型影院,一家影院一塊銀幕,座位多達20005000個,有點現在的大型演唱會的感覺,因此輿論界通稱為電影宮殿。票價也從5分錢幾漲至幾毛到一美元,相當於一張180的山頂票暴漲到3600,還坐不到內場。看電影頓時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
電影宮殿起源於1917年,巴拉班和卡茨公司成立的Central Park Theater,盈利後開始兼併大量影院。1926年,被當時好萊塢最大的製片商拉斯基公司收購,成立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同時利潤也最為豐厚的Publix連鎖院線,形成全美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國連鎖院線。
隨著Publix院線的形成,米國院線市場迅速進入壟斷化,製片商和院線放映商之間的結盟在20世紀40年代達到頂峰。
最終形成了五大電影公司,即派拉蒙、洛伊、華納、二十世紀福克斯和雷電華,對米國放映市場的壟斷。再聯合組成了MPAA這樣的巨頭協會,設立著名的海斯法典來約束影片內容,還透過對院線的壟斷來抵制外國影片的放映。此外形成集製片、發行、放映於一體的垂直整合的壟斷體系,截至1945年,好萊塢八大製片廠擁有了全國17%的電影院,控制了全國45%的複製租用收入。
但是槍打出頭鳥,1948年的派拉蒙法案,禁止好萊塢大公司垂直經營製片、發行和放映業務,各大製片廠忍痛割愛,紛紛賣掉了旗下院線公司。垂直整合體系正式宣告崩潰,也為外來院線公司的進駐埋下了伏筆。
然後隨著電視的普及以及郊區化的發展,對於整個電影行業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伴隨著米國郊區化過程,大型購物中心以及超大規模購物中心開始在郊區雨後春筍般出現。新一輪影院和院線在這些購物中心中找到了理想的歸宿,購物中心電影院的興盛催生了電影放映史上至今仍主導市場的多廳影院建設。電影宮殿的時代宣告落幕,代之以多塊銀幕、多種電影同時或差時放映。1963年,德沃德公司首次在電影放映市場引入多廳影院概念並修建第一座兩廳影院,市場反響巨大,從此多廳影院建設成為北美電影放映市場的主流。
隨著放映廳的增加、一些座位少的放映廳可以用來上演所謂的“特殊電影”,另一方面也因為好萊塢大電影公司受80年代以來獨立電影日漸被批評界和奧斯卡獎青睞所鼓舞,紛紛透過併購方式在公司內部設立相對獨立的製作公司。這些獨立公司製作的影片,不僅在獨立院線找到了出路,而且也日益被大型多廳影院所吸納。目前Regal、AMC等院線旗下一些影院都設有專門放映藝術影片的藝術影廳。
如今米國的十大院線,周方遠都已經派人開始聯絡。
排在第一的,毫無疑問就是AMC,它也是世界最大的連鎖院線,在米國市場佔有率第一,在原時空隸屬於於萬達集團。共有8218塊螢幕和659家影院。AMC除了首次引入多廳影院外,還有很多影院史上的第一。比如,將體育場的階梯式座椅引入影院,從而保證每一個座位的視線都不受阻礙;將扶手設為可調節式,將扶手抬起來就可以形成情侶座;在扶手上設定一個杯託,以方便觀眾放置飲料等。
第二名是Regal&nent Group,中文名“皇家娛樂集團”,旗下主要有三個影城品牌:Regal&nas, Edwards Theaters和United Artists Theaters。
Regal&nas院線於1989年成立於田納西州東部,在當時,影院主打“高階”,外部建築風格以及內部裝修都擁有足夠的“逼格”,還提供高階咖啡。2001年,Regal因為過度擴張而破產。2002年,當Regal&nas,EdwardsTheatres, United Artists Theatres等三個影城品牌紛紛破產後,投資人菲利浦·安舒茨力挽狂瀾,對這三個影院品牌進行大規模投資,成為了公司實際的掌門人。2002年的3月,菲利浦·安舒茨宣佈,為了加強管理,計劃成立這三所公司的母公司,也就是現在的帝王娛樂集團。
&nark USA。
&nark在北美地區共有337家影院4544塊銀幕,北美十大院線中排名第三;拉美地區131家影院1120塊銀幕,是在拉美地區分佈最廣的院線,分佈在拉美12個國家。Cinemark旗下影院分佈在不同品牌下,這些品牌包括Cinemark旗艦店、Tinseltown USA、Century 和專營獨立電影的CinéArts。
至於說其他公司,還有不少,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周方遠屬於廣撒網,能不能撈上魚來,就只能等等看了。至於說國內的電影市場,真正崛起,怎麼也得是10年之後了,所以周方遠並不準備有太大的動作,只是每年慢慢發展就可以了,只要在10年左右的時候能夠擁有足夠多的銀幕就夠了。
至於說萬達,萬達現在同樣在佈局院線行業,或者說,周方遠在國內走的路子,就和早期的萬達是差不多的。只不過萬達早期並沒有將計劃延伸到國外,但周方遠可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電影行業這兩年已經開始縮水了,院線公司的日子開始不好過,他現在開始嘗試接觸,在時機合適的時候,他並不介意直接拿下幾條院線。當然了,是以投資的名義,而非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