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全新的二維碼,周方遠開始跑部,他要以遠方集團的做推手,推動二維碼在國內的發展速度。 ww?w?.?r?anwenA`com
因為這非常重要,二維碼在未來已經成為社會上最常見的標誌,其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移動支付。
事實上,無現金社會的趨勢早已經開始朝全世界蔓延,當然了,最早還是從米國等發達國家開始的。無現金支付和移動支付並不是一個概念,無現金支付,指的是脫離現金的支付方式,比如說信用卡,就是最典型的無現金支付。在周方遠重生前,諮詢公司capgemini與巴黎銀行曾聯合釋出了《2018年世界支付報告》,統計了全球多個國家的非現金交易情況。
報告顯示,報告期,也就是2016年內,無現金交易次數最多的國家是米國,以1485億次佔據榜首,歐元區以745億次排在第二,而移動支付最為發達的華夏,則以480億次排在第三。
不過雖然華夏的無現金交易次數不及米國的三分之一,但是非現金交易份額的增速卻排名全球第二,報告預測到2021年華夏的無現金支付交易總額將超越米國,成為世界第一。
而在人均次數方面,瑞典則以人均461.5次電子交易成為人均非現金支付次數最多的國家。瑞典是第一個印刷紙幣的國家,但也可能是第一個消滅現金的國家。關於瑞典的無現金社會還有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一位男子闖進一家銀行。“搶劫!我要現金!”銀行職員冷冷地看了他一眼,指著牆上一張“無現金場所”的標識,並告訴他,這個銀行沒有現金,他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劫匪困惑不解,在離開前,他詢問工作人員:“我還能去哪兒?”
報告指出,華夏無現金支付的高速增長得益於移動支付的大量普及,聯合國旗下機構bettertliance的一份報告指出,2016年華夏社交網路支付市場規模達到了2.9萬億美元,在過去的4年中增長了20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赫然已經佔據了華夏移動支付市場超過9成的份額。
而且那些年國人也強烈感受到了移動支付帶給生活的便捷,從吃飯、購物、看電影、菜市場買菜到搭公交地鐵,你能想到的消費場景,基本都可以用移動支付解決。
&nini預測全球的數字交易量在2018年到2021年間,將從5980億美元增長到8760億美元。在以華夏為首的亞洲地區,數字支付將以29%的複合增長率領先全球,北美和歐洲地區的增速則要慢得多,都不足10%。
其實就拿移動支付規模來說,未來的華夏已經是全球第一。根據forresterresearch的資料,2016華夏移動支付市場的規模達到9萬億美元,米國的移動支付市場規模為1120億美元,華夏移動支付的市場規模已經接近於美國的90倍。2017年華夏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已經超過200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一。
從這裡首先能看出一點,那就是所謂移動支付之中,包括無現金支付,但無現金支付,卻並不包括著移動支付。
&nini這份報告中,米國才是無現金支付第一大國。這和報告的統計方式有關,報告中的無現金,除了移動支付,還包括支票、借記卡、信用卡支付、信用轉賬和直接借記交易。這就不難解釋移動支付並不發達的米國,為什麼仍然具有全球最大的無現金交易量。米國擁有成熟的信用卡體系,信用卡成為米國民眾最主流的支付方式,全球信用卡總量的40%都來自米國。
可信用卡體系的高度成熟,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米國移動支付的發展,大量優惠與信用卡繫結,米國民眾根本沒有給信用卡鬆綁的動力。
而華夏就不同了,這裡的移動支付的發展之所以遠超歐美國家,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是華夏消費者沒有形成信用卡消費的習慣,對於移動支付也就更容易接受。高盛一份報告顯示,華夏人均持有3.6張借記卡,但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擁有信用卡,與米國形成兩個極端。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華夏並沒有經歷所謂的桌面網際網路的階段,而是直接擁抱了移動網際網路,因此華夏消費者的思維裡並沒有桌面網際網路時代的那些包袱,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華夏的移動支付佔有率如此之高。如果說沒有信用卡消費習慣是華夏移動支付高速發展的核心原因,那麼智慧手機和4g網路的普及則掃清了最後的障礙,並在二維碼的助攻下重構了整個線下消費場景。
所以對於周方遠來說,開發二維碼,發展二維碼,就非常的重要了。
而且說起來,移動支付在國內,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太新鮮的東西。
最早在1999年的時候,華夏移動與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部門就已經合作,在廣省等一些省市開始進行移動支付業務試點。等到02年的時候,中移動在廣市即開始小額移動支付的試點。04年銀聯也常常開展以手機和銀行卡繫結的移動支付合作。
可以說,其實比周方遠還早好幾年,國內的移動支付領域就已經開始發展了。
原時空,等到06年的時候,中移動會在廈門啟動近場支付的商用試驗。
08年近場支付試點擴大到星城、廣市、海市和山城,10年銀聯聯合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等18家商業銀行,以及華夏聯通、華夏電信兩家電信運營商,及部分手機制造商共同成立“移動支付產業聯盟”。
11年6月,央行下發第三方支付牌照,銀聯、支付寶、銀聯商務、財付通、快錢等獲得許可證,移動支付領域更進一步。只可惜由於支付標準不統一等原因,國內的移動支付一直沒有大規模推廣。
直到12年6月21日,華夏移動與銀聯簽署移動支付業務合作協議,將移動支付標準基本確定為13.56mhz標準。標準統一,阻礙移動支付發展的技術分歧這才去除。
而後三大運營商也紛紛成立了移動支付公司:華夏移動於2011年7月成立移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聯通於2011年4月組建了聯通沃易付網路技術有限公司,電信於2012年3月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2011年12月三大運營商移動支付子公司同時在獲得央行頒佈的支付業務許可證,運營商在開發移動支付產品和推廣上的積極性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