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回收專利,或者共享專利,所以大家來和周方遠談了。
“其實我們的訴求也並不高,周,我們只是需要專利的共享權,畢竟這份專利是你從康寧買出去的,作為專利的發明者,我們理應享有這一部分的權利。”
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說道。
“你們是有這個權利,但必須得到我的授權才行,畢竟專利已經是我的了,我是直接買斷了的,所以這份專利就是我的了,你們既然賣給我,那就說明你們之前並不看好這份專利。所以現在你們想要收回部分權利,或者進行共享,可以啊,但是,我為什麼要同意你們呢?”
周方遠大喇喇的說道。
說了半天,終於說道了正題。說到底還是利益問題,之前周方遠花了大價錢買斷了這個專利,現在紅口白牙的張嘴就想收回使用權,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想要使用權?可以,拿出利益來,光靠嘴說沒用。
而這一切,也在其他人的預料之內。誰讓他們之前覺得這份專利沒什麼用呢?加上週方遠當時剛剛入股康寧,大家也確實是存著給他幾分面子的心情,結果把專利徹底賣給了周方遠,誰能想到才半年時間,周方遠這邊突然峰迴路轉,原本感覺沒什麼用的專利突然就有用了呢?
所以利益交換是一定的,那麼該如何交換呢?
大家開始了激烈的閉門磋商。
這一磋商,就是整整三天的時間。當然不可能是一直在會議室待三天,周方遠自己就受不了。
而是斷斷續續的,幾乎天天都要商量,花了大概三天的時間,終於得到了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條件。周方遠可以把專利的使用權重新授權給康寧,但前提條件是康寧必須要支付專利使用費,自家的東西自己還要花錢才能生產,這股憋屈勁就別提了。而且不僅如此,康寧的各位股東還要補償周方遠5%的股份。這個要求,最初大家是絕對不答應的,可是後來周方遠給他們算了一筆賬。
智慧手機的前景,首先大家就都是知道的,現在全球範圍內賣出去了差不多一百萬臺的樣子,而這僅僅只是全球市場的不到百分之一。未來,光是華夏的市場,一年吃下一百萬臺都不是什麼大問題,放眼全球,一年吃下上千萬臺都沒問題。一臺手機一塊螢幕,就按一塊十美元算,螢幕生產廠商最少能賺五美元。刨除成本……成本根本不值一提,可以想象,未來的手機市場,光是螢幕一項,每年就得有好幾個億的市場份額。螢幕生產商能吃掉其中很大一塊,對於康寧來說,這樣的收入或許只是一個小數字。可問題是,手機螢幕並不僅僅可以用於手機之上,現在大家透過智慧手機都瞭解到,這個螢幕可以應用於幾乎所有的觸控領域,這樣一來,這個市場就大得可怕了。
而且就算是幾億美元的市場,那也是保守估計,在算上其他領域的觸控需求,這個市場有多大,想象都覺得要流口水了。
這麼大一塊市場,康寧除非以後再也不踏進來,否則必須要和周方遠合作。
周方遠的要求就是那樣,5%的股份,以及每年最少幾百萬美元的使用費用。而且除此之外,周方遠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康寧生產的玻璃只允許賣給米國的商家,當然了,至於說米國商家會不會轉手賣出去,那就由不得周方遠管了。而且這個條件不是沒有約束,周方遠這邊呢,他生產的玻璃就不能買入米國。而且玻璃價格必須按照匯率和康寧保持持平,當然具體定價雙方商量著來,但米國那邊的人工貴,華夏的便宜,材料費也不太一樣,所以康寧如果想要賺錢,就必須保證玻璃買到一定的價位才行。
他們不想和周方遠打價格戰,所以提出了這個要求,價格必須是持平的。
這樣一來,其實周方遠挺吃虧的,雖然看上去他賺得多了,可一旦雙方價格持平,很多廠商就會去選擇康寧而不是北桐玻璃廠。
不過怎麼說呢,合作嘛,就是這樣,周方遠他本身就是康寧的股東,如今又增加了5%的股份,在個人股東之中也已經不能算是小股東了。
而且除此之外,這些人還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他們要求入股北桐玻璃廠,周方遠需要放開入股的門檻,接受他們的投資。不過周方遠也不會白白把股份賣出去,既然對方要入股玻璃廠,那他就要求繼續增持康寧的股份,花錢也可以,把自己的股份提升到20%。
光是這個問題,他們就爭吵了整整一天,最後得出的結論如下。
北桐玻璃廠授權康寧專利使用權,康寧需要支付每年數百萬美元的使用費,生產出來的玻璃也不允許銷售給米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廠商;周方遠的北桐玻璃廠,產品同樣不能進入米國,而且要和康寧保持同樣的定價,不能相互打價格戰。康寧將會補償周方遠5%的股份,同時拿出5%的股份,周方遠以兩千萬美元買下。而北桐玻璃廠,放出20%的股份,售價五千萬美元。至此,和康寧的第二次交易完成。
周方遠成了康寧的第一大個人股東,而康寧也成了北桐玻璃廠的第二股東,北桐玻璃廠失去了米國的市場,同時也將康寧堵在了米國的市場之中,讓其不能對外發展。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