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川在朝臣們的恭賀聲中,離開了萬民殿。
之前他打算先去批閱奏章的,但是現在他卻是要好好考慮先前的事情,直接去了御書房。
“張龍,讓兀所為和李瀟倆人,到御書房來。”周川坐在龍椅上,淡淡說道。
“是,陛下!”
張龍應了聲,立即朝門外的小太監揮揮手,低頭交耳一番。
沒多久,兀所為和李瀟就到了。
“臣,兀所為。”
“臣,李瀟。”
“拜見陛下!”
倆人跪伏在地,齊聲道。
“平身!”
“謝陛下。”
周川看著李瀟和兀所為,笑道:“兀尚書和李尚書,猜猜看,朕找你們有何事。”
“陛下,恕臣愚鈍,實在是猜不到。”倆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你們不是猜不到,而是猜到了不敢說。”周川看著周瑜,搖搖頭,道:“你們是怕牽扯到後宮勢利紛爭中?”
“陛下明鑑!”倆人沒有隱瞞,立即說道。
自古以來,凡是牽扯到後宮之事,給後宮妃子做靠山的臣子,只有兩個下場。
第一,成為外戚,權傾朝野。
但這種情況發生的前提是,當權者昏庸無能,否則絕不可能讓外戚掌握大權。
第二種情況就很慘了,稍有不對,便是株連九族。
他們倆都是聰明人,自然是不想要牽扯到這潭深水裡,只想讓武周王朝的王室開枝散葉,至於選秀這些,他們不願意插手進去,說白了就是害怕擔責任。
朝中那麼多大臣,誰家中沒幾個女眷?不管誰主持選秀這等大事,定然門檻都會被踏壞,兀所為和李瀟自覺應付不來,這也是他們猶豫的地方。
但是不管怎麼說,李瀟作為禮部尚書,這件事情必須從他口裡說出來,單就是此事,朝中大臣就多次宴請李瀟,為的就是讓他開口。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先前李瀟在朝堂上猶豫不決,最後開口之後,滿朝文武立刻就附和,文官大多數都在心裡打著自己的小九九,歷朝歷代選秀,大多數都會從文官之家中挑選秀女,一來顯得皇恩浩蕩,二來也是因為文官家境教育要好一些。
周川看著兀所為,笑道:“兀尚書,這件事你不想摻合沒錯,但現在我要你給我想一個辦法。”
“陛下之憂,便是臣之憂。”
“好!”
周川盯著兀所為,道:“選秀可以,但朕不希望有人從中作梗!”
略微停頓,周川接著道:“當然了,朕也不是排斥文臣武將,禮部什麼章程就按禮部的章程來,不管是門當戶對為主,還是賢德為主,朕都不會過於插手,但朕也不希望因為此事,攪得朝野上下不得安寧,所以……”
“朕要讓你想個法子出來,既要重視此事,又要辦得悄無聲息,十名秀女中,文臣之家只能佔三名,朕以為外戚不應掌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