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晨精神一振,“好,我聽到了答案,沒錯,四十年前的元旦,我國發表了《告臺灣同胞書》,兩岸關係開始緩和,今年元旦正是40週年紀念,我們也希望祖國早日統一,下面一首《大地》送給大家!”
在花城火車站上方,有八個大字“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策略下,在改革前沿的陣地裡,還有這樣的一條標語存在,是時刻警醒著我們,發展的過程中,也不要忘記了初心。
“在那些蒼翠的路上
歷遍了多少創傷
在那張蒼老的面上
亦記載了風霜
秋風秋雨的度日
是青春少年時
迫不得已的話別
沒說再見……”
蘇晨的歌聲很有感染力,學生們沉浸在蘇晨的歌聲中,但在場的大人,特別是領導和股東,卻沒幾個人聽得進去的。
不是蘇晨唱得難聽,只是他們在今天根本沒想到過這個事情,學校的領導們想著升學率,想著更進一步,至於什麼統一祖國,振興中華,那感覺和自己的生活有點遙遠,但細想下來,卻又不遠,只不過是老師一句話的事情,就算是提一提,也好過完全不提。
如果個個人都覺得和自己無關,你不說,我不說,這一代人還知道點歷史原因,下一代,下下一代是不是就和島國一樣,把歷史給遺忘了呢?
至於那些股東們,他們都在花城打拼過,當年一窮二白的時候來到花城火車站,看到那八個字時,也是感慨萬千,只是如今,出行都是坐飛機了,也很少會去火車站了。
這些股東們,其實他們自己花的錢已經賺夠了,在錢足夠多的情況下,就會謀求一些名聲,或者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不管是防治沙漠化,還是助學工程等等都是他們想參與的。
如今想來,他們追求的東西,也許很簡單,就好像臺上這個唱歌的老師,輕飄飄幾句話,卻不比他們助學來得效果差,這也給了他們對花城實驗中學的教學更有信心了,至少錢沒白花。
“回望昨日在異鄉那門前
唏噓的感慨一年年
但日落日出永沒變遷
這刻在望著父親笑容時
竟不知不覺的無言。”
蘇晨還在唱,在臺上打鼓的餘林靜望向臺下的爺爺,發現自己的爺爺居然哭了。
《大地》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當年大陸允許臺灣老兵回鄉探親。作者從這裡獲得靈感,表達兩岸情懷的一首歌。
當年餘爺爺的父親和大哥也去了臺灣,而餘爺爺和母親則是留在了大陸。
從此隔岸相望,天各一方,等了那麼多年,餘爺爺也沒等到父親和大哥的訊息,直到今日也是杳無音訊。
當初餘林靜不肯來參加2019樂隊的時候,蘇晨就告訴餘林靜,自己要唱《大地》,餘林靜才破例加入了蘇晨的樂隊。
這一切歸功於蘇晨在看班級學生的檔案時記下了不少東西。
餘林靜正是知道自己的爺爺對他父親和大哥甚是思念,所以才把爺爺邀請來的。
現在資訊那麼發達,餘林靜相信總有一天會找到爺爺的父親和大哥的,或許他們早已不在人世,但只要希望在,終會有找到線索的那一天。
舞臺後方,不少充當工作人員的學生看著穿著一身和剛剛表演鋼琴獨奏時完全不一樣風格的“王文韻”,感覺變化真大。
只是這人早已不是王文韻了,而是貨真價實的“女戰士”。
林文歆正等著蘇晨唱完這首歌,就到她上臺和蘇晨合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