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和蔡京結仇的現在,他願意接受老蔡委任進這池州來,應該有幾個解釋。
一個是他這樣的書生天然不喜歡打仗,不喜歡血與火氛圍,在官軍(趙誠)遲遲沒打贏,處於不利局面的時候,這樣的書生會怕,為了避免百姓傷亡而選擇妥協詔安。
其次是他的屬性喜歡噴出風頭的人,現在的趙誠就是,於是他來了。
再有就是趙誠之前就懷疑,定性摩尼教問題會迎來麻煩,而老張正是兩浙路提刑官。
趙誠在陵陽山戰役中定論了是摩尼教所為。既然摩尼教膽子這麼大,這等於說明在這之前兩浙路的官僚眼睛全部瞎了,張商英這個提刑官的責任理論最大。於是老張這樣的玻璃心性格會反彈很大。
第四是張商英不信任蔡家,而陵陽山讓整個兩浙路官僚下不來臺的事件、是趙誠這個蔡攸屬下、準女婿定的。張商英應該天然就不信任陵陽山事件。在他不知道真相是什麼的情況下,很大機率會理解為對他老張的政治打擊甚至是迫害。
以上四點就是趙誠所猜測的、張商英願意接受蔡京委任進池州的初衷。
至於老奸巨猾的蔡京為什麼要委任張商英來,而不是其他人?
這顯得很曖昧,趙誠有預感:蔡京搖擺不定,患得患失。
最早以前蔡京基於財政困局,已經對兒子蔡攸沒耐心了,想嘗試一下另類的方式。這就是蔡京預設張叔夜張康國等人部署無為軍進池州的原因。
不是說老蔡真的阻止不了這個過程,是他在玩平衡,裝作阻止不了,給他在東南地區的馬仔一個敲打,讓他們吃相不要太難看。
但眼看無為軍闖禍,捅了簍子卻遲遲沒有對朝廷有利的戰報,接連戰敗。那麼蔡京肯定也不想東南地區大亂,於是想滅火,採取詔安的緩和策略,反正這也基本算大宋國策。
但即便詔安,在蔡京的立場上這個時候也不放心交給自己人,因為本質上這些禍都是他的自己人弄出來的,現在還交給自己人,東南地區將進一步尾大不掉,於是老蔡選擇了相對正直的敢說話的張商英來辦這事。名聲會好聽些,來自張叔夜等人的阻力也會小的多。
想是基本想通順了,或許有些偏頗,但距離這次“交易”的核心應該不至於偏離太多。
就算心中也沒底,臭媳婦還是要見公婆的,只有先去州衙看看蔡攸態度,再看看黃文炳這老狐狸是不是真如之前承諾的那樣,會幫趙誠頂住政治上的壓力……
進入州衙。
蔡攸,黃文炳,以及王黼等池州主要官員,正在把一個看似仙風道骨……額不是,應該是個無比儒雅的人圍在核心,喝茶交談。
那人便是張商英,真的名不虛傳,有些狂生才子範,是個老年版大帥哥。以他的才學和風範,這人年輕時候肯定是個萬人迷。
所以說在趙佶麾下做事顏值真的有加成,在宋朝做事,學問有絕對加成,就是這樣的原因,這噴子起起落落經歷三朝而不倒,且獲得了趙佶的高度評價。
“下官趙誠,參見諸位相公。”
趙誠身穿綠袍官帽又戴歪了,有些滑稽,在這個場合中,綠色官袍還顯得尤其刺眼一些。
他們的眼光讓趙誠十足感覺到,像是後世車間裡的一線工人在滿身油汙的情況下,遇到西裝革履來視察的總監大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