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和公孫瓚,相互之間的摩擦不斷。
兩者水火不容,都想要吞併對方的地盤而藉機做大。
現如今,袁紹雖然佔據著優勢,但最後的結果到底會發展成什麼樣子,這大漢天下能看的清楚的倒也沒有幾個人。
戲煜雖然清楚,大機率還是原本歷史的軌跡。
公孫瓚終究不是曹操和劉備這種人,他身上的優劣點極為明顯。
容易驕傲自大,沒有什麼識人之明!
更重點的是,這傢伙的銳氣持續時間太多,一旦受到挫折便會失去銳利之心。
他和袁紹之間彼此相爭。
短時間內雖然還能佔據幾分優勢,但這些優勢被拉長之後,便多少會忽略不計。
而相比較公孫瓚,袁紹便多少有些不一樣了。
隨然袁紹這傢伙色厲膽薄,好謀無斷,但誰讓這傢伙開局就拿著一手王炸。
而且,人家底子厚。
逆風下的袁紹更是清醒的跟個戰神一樣。
一開始被公孫瓚佔據部分優勢之後,袁紹的優勢也就開始顯現了。
這個時候的袁紹,那是真的能聽進去勸諫的。
還沒有到後期那種優柔寡斷,朝令夕改的地步。
只能說公孫瓚運氣不好,碰到這個時候的袁紹,實在是沒辦法贏。
袁紹的底子,就是拖也能把公孫瓚拖垮。
即便是曹操,這個時候都不是袁紹的對手,不管從哪方面來說,眼下的曹操都有些比不上。
這也是為啥年輕的曹老闆甘願在表面上做袁紹的小弟呢!
當然,在贏了界橋之戰,之後拿下幽州之地之後。
袁紹就開始飄了!
畢竟,大漢九州之地,他一個人幾乎順風順水的拿下了四州,飄一點也是正常的。
至於淮南的袁術!
這傢伙也在急著擴充自己的地盤,想必起袁紹來說,袁術的性子就更顯著急了一些。
戲煜清楚,等到孫策將那所謂的傳國玉璽交給袁術之後。
後者便會迫不及待的做起稱王稱霸的夢!
這一場飛蝗之災讓這些諸侯的擴張進度說起來倒是慢了一些。
……
災情如火!
接下來的時間裡,戲煜帶著趙雲做起了自己這個大漢太倉令該做的職責。
以鄄城為主,整個兗州各地在城門口的位置都建立了施粥的地點。
戲煜帶著趙雲從鄄城附近的鄉鎮轉了一圈。
遷徙到鄄城附近的災民不再少數,在發生天災之後,百姓們似乎都知道哪裡能夠活下去一般。
整個兗州的災民,就像是之前的蝗蟲一樣。
鄄城之外,更甚之。
戲煜帶著趙雲從外面的鄉鎮返回來的時候,曹操也正好帶著大軍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