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的文采比小女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能結合情景隨口作出詩句,甚至於連片刻的功夫都沒有,蔡琰覺得自己還差些功夫。
雖然戲煜所做的詩並非是樂府的格式,但也極為有韻律,仔細品讀,結合此時情景,倒是頗為優美。
聽著蔡琰極為認真的誇讚,戲煜倒是忍不住有些自得。
剛才他到並非是故意在蔡琰面前賣弄,而是看著面前的月亮腦海中下意識就冒出了這首詩。
倒是有些無意,只不過,沒想到跟著便獲得大名鼎鼎才女的誇讚,倒是讓他自然有些高興。
“聽聞兗州之策,很多都是先生諫言孟德兄長的?”
看著站在不遠處的戲煜,蔡琰忍不住又好奇的問了一句。
聽到這話,戲煜眉頭挑了挑。
“當不得吧,大部分策論都是兗州一眾謀士共同商討的結果!”
戲煜到沒直接將所有的功勞往自己身上攬。
雖然有些政策確實是他提議的,但完善之類的事情兗州上下的官員沒少出力。
“先生能這般為百姓做事,倒是讓昭姬有些欽佩!”
蔡琰笑了一聲。
“只是儘自己能力之內的事情罷了!”
“天下動亂的時間太久了,不僅僅是我,整個天下的百姓,大概都想讓著天下恢復盛平之景!”
戲煜隨口感慨了一句。
三國亂世,是英雄輩出的時代,或許對於那些將軍謀士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
但對於更多的百姓來說,亂世意味著更難活下去。
若大漢盛平的話,似蔡琰這樣的女子,即便是從衛家退親又如何?
這時代對於女子還是極為包容的,更何況憑藉著蔡邕的身份,踏府結親的人想來也不再少數。
“是啊,沒有人願意看到亂世!”
蔡琰語氣悠悠,似乎是因此想到了父親的結局。
“蔡公的事情,還請節哀!”
蔡邕身死,更多的原因就是對方惦念和董卓的情誼。
而說到蔡邕,其實若是放在後世的話,準確的來說應該是一個標準的文人。
蔡邕並不適合政治,僅僅只是因為董卓將其召回洛陽,蔡邕便記了董卓一份恩情。
以至於到最後也因為這份恩情,害的自己身死。
涼亭外,兩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
戲煜沒注意到的是,這功夫,亭內石桌前,好幾雙目光早就看了過來。
甘梅自然也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看著自家郎君和其他女子有說有笑的樣子,她倒沒什麼醋意。
邊上的丁夫人、卞夫人,神色倒是無常,兩人都朝著甘梅看了看。
注意到對方的眼裡並無嫉妒的神色,盡皆不由得點了點頭。
另一邊,曹操的嘴角忍不住往上翹了翹。
他的目光也看著正和蔡琰相談甚歡的戲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