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諾夫卡上報的107毫米火箭炮設計和紙面引數實在是太香了,這種新型武器結構簡單,個頭小使用方便但是威力大,加上生產還容易節省材料,簡直就是現在理想對步兵叢集攻擊的大殺器。
所以上面研究了馬利諾夫卡上報的東西以後,很快就同意進行交換。
畢竟除了那一個火電站算是真金白銀需要付出的以外,其他給出的東西只是一個授權生產,並沒有實質性付出。
至於高建武提出的幾輛t34樣品,同107毫米火箭炮技術相比那就更是一個小問題了,上面直接讓馬利諾夫卡同高建武協商數量就可以了。
剩下的事情就讓工作組去跟進。
高建武去礦區那邊轉悠一圈,考察了一下礦山建設和火電站的建設,回來高建武不僅僅順便帶回來幾卡車的銅錠,還忽悠回兩個火電站建設專家。
高建武承諾在這個援建的1萬千瓦火電站建設成功以後,自己將建設一個3萬千瓦的火電站,而且拿到了一套先進的3萬千瓦火電站全套資料。
對於建設這個火電站專家不設限制。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這種世界上先進的火電站裝置。
這是高建武慣用的一個招式,想不到對於大毛這邊的專家一樣有用,至於這麼搞技術是不是涉及到洩密?
高建武現在顧不上這麼些破事,現在連專利法都沒有,何況系統每一次升級都會給出更加令人驚喜的好東西來。
以高建武的眼界,3萬千瓦也就是現在能用用,算是一個起點,他來自於30萬千瓦機組以下都會淘汰的時代,這個3萬千瓦壓根就沒有看得很重。
現在最重要的是把這個火電站催生出來,趕緊頂上去把重工業發展起來。
…
大毛36師培訓場。
100位坦克學員,在訓練場上給高建武表演了駕駛坦克簡單佇列行進,他們每5個人為一組駕駛組,駕駛20輛坦克,已經有模有樣。
作為平安北上訓練營之中的一部分,這批坦克學員基本熟練掌握能坦克駕駛。
在巨大的壓力下,第1批送出去學習的學員們在技術上已經有了飛速的發展。
對於高建武來說,他們也是現在發展鋼鐵洪流最急需的一批人才,只不過考慮到後續持續的發展,高建武並沒有把這些人全部帶回去,竭澤而漁。
而是選擇帶走了八十人回去,準備交換一批新人過來繼續在留下來精煉的老一批學員帶動下學習。
合作培訓條款裡面並沒有限制這種學生在培訓學生的模式,所以高建武就卡了一下bug。反正現在雙方的關係還比較融洽,對方也不會因為這一點訓練的油料增加費用而翻臉。
何況是待在這裡,還可以得到有經驗的坦克專家進行指導,讓這批學員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專家。比起自己單方面的摸索對技術提升的幫助有限來說,站在巨人肩膀上學習的方式顯然要強很多。
而且這方式並不耽誤大毛教練太多時間,就可以繼續利用大毛資源把坦克駕駛訓練這件事情幹下去。
簡單薅了一點小羊毛,看在高建武送去的足足好幾百斤高度白酒的份上,馬利諾夫卡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他待在這裡的時間也不多了,索性就把這個人情賣給了高建武。
說好的4輛坦克,在高建武的活動下也變成了8輛,高建武隨著大毛駕駛員,一起駕駛著這批交付的坦克送到邊界約定接收的一個隱蔽地方。
對於有駕駛經驗的高建武來說,學會單純駕駛這玩意並不太難,等大毛的人離開,在自己人來之前,高建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再爆出16輛,變成了2個滿配的坦克連!
不是高建武,捨不得爆出更多的坦克,而且他現在帶出來的坦克機組,現在只能駕駛這麼多坦克回去,其中一輛還得高建武親自動手駕駛。
畢竟坦克機組也就是一個駕駛員,少數天賦異稟的才能像高建武那樣很快學會。
跟著隊伍這樣來回長途奔波,高建武也是沒有辦法,這些事情除了他親自出去辦以外,沒有別的人能夠替代他。
甚至他還要提前考慮在回去沿途留下坦克補給燃料,要不坦克開到一定距離就趴窩了咋辦?
所以當初他帶著卡車車隊出去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這樣一些因素,從系統兌換燃料這一項軍需物資出來帶著,按照300公里左右距離設定幾個油料補給站,留下足夠油料補給讓這些坦克可以行駛回晉陽。
一路無話,就算偶爾有趴窩小毛病,學習了修理技術的學員也自己動手修好開回來。
這一次回來高建武一行非常隱蔽,選擇夜裡悄悄駛入晉陽附近一個秘密的訓練營。
除了將其中一輛拆解成零部件,秘密送入晉陽兵工廠以外,其餘的就作為訓練用坦克,開始從全軍選派新的學員進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