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根據地,現在歸屬編組成為塞北軍分割槽,同平安軍分割槽類似,但是戰鬥力那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
目前軍分割槽下面有4個團級編制,以騎兵為主,分別是騎兵1團、2團和3團,加上步兵為主的4團,這些隊伍分散開來,以幾塊相對穩定山區根據地作為依託。
縱橫在大青山將近2萬多平方公里範圍內遊擊作戰,雖然大的戰果沒有,鮮有中隊及以上級別的戰鬥,但是戰鬥的頻次很高,以頻繁偷襲、設伏打擊敵偽的方式,零敲碎打,吸引了將近一個旅團的小鬼子,有效牽制了駐蒙軍南下和西進的步伐。
對於邊區來說,大青山根據地就是第一道屏障。
在那個蒙漢雜居,土匪眾多的地方,根據地開展工作十分艱難,犧牲很重,但是他們仍然頑強堅持下來,對於駐蒙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牽制,如同一顆釘子死死釘在小鬼子的心臟地帶!
但是這些不算是今天大旅長要說的重點,這些只是大旅長告訴高建武為什麼急需為那四個團增強戰力,實在是戰略意義太重要了。
要是小鬼子駐蒙軍騰出手來,邊區就在眼面前,以邊區現在的戰鬥力,抵擋一個旅團都很勉強,得調集120師主力才行,如果來一個師團,那就只能打游擊了。
可以說沒有大青山根據地的牽制,邊區那邊就只能同晉綏軍妥協,取得他們的協助,這當然就會丟失一些重要的利益才能交換過來。
當然這些複雜的東西,高建武就不再關注了,他一個穿越掛逼,來這個世界最大的目標就是幹小鬼子!
大旅長說的,能做到,他就盡力去做,畢竟大旅長他們的格局更大,考慮的問題更多。
酒過三巡,大旅長給高建武交了一個大青山要派出培訓隊伍的底。“他們原本是晉陽一個學校的學生,抗戰後,在校長帶領下集體要求去前線殺敵,當時貳號親自為他們命名游擊隊旗幟,在37年那會,最小的學生才15歲就拿起槍上了前線,轉戰到今天400多人的隊伍已經只剩下300多人,但是仍然堅持在大青山那個艱苦的地方。”
(ps:歷史真有這個學生軍游擊隊)
大旅長提起這件事,仍然有些唏噓。
高建武聽完肅然起敬,15歲是什麼概念,在他來的那個時代,不過是剛剛初中畢業的年紀啊!
當時隨即激動和興奮起來。
“旅長,這個隊伍我要了!”高建武端起酒碗,“就算砸鍋賣鐵我也要把他們培養出來,不出三年,我保證他們將是全國全軍最鋒利的一把尖刀!”
要知道高建武面前最頭疼的,就是送出去培訓的學員太難選擇了。
這次要培訓的可不是打槍打炮那麼簡單,還要有一定的技術和知識基礎,才能學好裝甲和防空。
整整一百個隊員都是高建武親自挑選的,按照識字優先、頭腦靈活者優先、心靈手巧者優先,大孤山幾十個分隊,高建武一個個叫過來考核和挑選。
可以說裡面的每一個隊員都是高建武手把手從大孤山全支隊裡面挑選出來的,沒辦法啊,這事是高建武花了血本的,每一個隊員都是用黃金疏通出來的機會,必須選出去學習真本事的苗子,要是學廢了高建武得哭死。
但是,面對幾乎是百分之七十以上文盲隊員,高建武也是頭痛,大孤山的隊伍來源幾乎都是海納百川,一路不是收編散兵遊勇就是土匪和偽軍,這些戰士來源幾乎都是底層破落戶出身,鮮有讀過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