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哈勃外,還有米國的另一臺斯皮策太空紅外望遠鏡,以及其他國家的先進太空觀測裝置,聶雲統統都沒有放過,進行了最為徹底的技術複製!
而透過解析、糅合、最佳化,結合聶雲現有的高階技術和機械蟲超強的材料效能,他在光學偵查和宇宙觀測領域的技術,有了新的突破,並以此為基礎,開發了新一代的“鷹眼”觀測系統!
越是精密的儀器,對加工精度的要求就越高,而加工精度越高,對精密儀器的能力提升也是毋庸置疑的。
哈勃空間望遠鏡在製造之初,光是鏡片的打磨,就花費了整整5年的時間,然而在聶雲看來,只配得上“粗糙”二字!
聶雲設計開發的“鷹眼”不僅體積更為小巧,而且結合了光學、射電、紅外等多種不同的觀測方式,可以同時蒐集可見光和不可見電波等多種宇宙射線,它的觀測距離和解析度更是遠超世界上最為先進的天文望遠鏡!
此時這套“鷹眼”就安裝在海狼號內部,成為聶雲最為銳利的眼睛!
對太空戰而言,由於動輒數百萬公里的天文距離,光學觀測裝置的作用相當於大氣層內作戰體系的雷達、潛艇作戰中的聲吶。
誰先發現敵人,誰就擁有更多的優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此刻,已經確定了外星人的存在,而且知曉對方還帶著敵意之後,聶雲便迅速展開了行動。
除了月球偵查計劃和兵力支援以外,聶雲將戰略佈局的重心放在了偵查上,鷹眼正是不可或缺的裝備!
地球軌道。
海狼號的主炮口再次開啟,長長的平行軌道再次緩緩伸出。
“200公斤級彈丸裝填完畢!目標水星,軌道計算完畢,引力誤差修正完畢,主炮全功率發射!”
隨著智腦的提示,電磁軌道炮電光閃爍間,這枚機械蟲彈丸以1000公里每秒的初速度被髮射出去,目標指向了太陽系內部的……水星!
“軌道修正!主炮角度修正!彈丸裝填……”在智腦的操作下,海狼號開始緩緩調整姿態。
“200公斤級彈丸裝填完畢!目標金星,軌道計算完畢,引力誤差修正完畢,主炮全功率發射!”
又是一發彈丸被髮射出去,這次的目標是金星!
在隨後的5個小時內,海狼號不斷調整主炮方向和軌道位置,對準不同的目標整整發射了八枚一模一樣的機械蟲彈丸。
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就連最遠的冥王星也沒有放過,這些彈丸在脫離海狼號後,開始變化出等離子推進器,再次緩緩加速,朝著各自的目標極速飛去……
按照預計,彈丸抵達最遠的冥王星(距離地球57億公里)需要33天時間,而其餘目標將在一個月以內陸續到達!
這是聶云為可能到來的外星人所做的另一手準備,B計劃——全地圖插眼流!